【文档说明】(新高考)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月考卷(A卷)原卷版.doc,共(8)页,48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3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高考)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化学(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Fe56Mn55Ba137
一、单选题1.古代文学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中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俗语“卤水点豆腐”中“卤水”指的是氯水C.成语“水滴石穿”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涉及可逆反应2.嫦娥五号”带回了富
含氦-3的月壤,氦-3可作为未来可控核聚变(3341HeHeHe2H)的清洁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氦-3聚变属于化学变化B.3He和4He具有相同的性质C.He位于第1周期第ⅡA族D.2H和3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NAB.22.4L的CO2与过量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C.常温下,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D.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
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验装置气密性B.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C.从食盐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D.混合浓硫酸和乙醇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少量溴水滴入过量23NaSO溶液中:Br2+H2O+SO2−3=2Br−+2H++S
O2−4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2+OH−=Cl−+HClOC.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2Fe3++Cu=2Fe2++Cu2+D.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浓氨水混合:Al3++4NH3·H2O=AlO−2+4NH+4+2H2O6.苹果酸环二酯(OP)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A.OP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酯基B.OP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C.OP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D.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7.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在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为17。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化合物均由X、Y、Z和W四种元素组成且它们的水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SO2↑+H2OB.上述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W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熔沸点最
高C.Y和W分别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是离子化合物D.Y、Z和W三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周期8.工业上用CO2合成乙酸的反应路径如图所示: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始终不变B.第4步反应的氧化剂是CH3COORh*IC.HI、LiOH、CH3I、CH3Rh*I、CH3COORh*I为反应的中间产物D.催化循环的总反应为CH3OH+CO2+H2=======LiI、Rh
*CH3COOH+H2O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由下列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B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SO2−4C
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Ksp(ZnS)D将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AlO−2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CO2−310.中科院研制出了双碳双离子电池,以石墨(nC)和中间相炭微粒球
(MCMB)为电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6KPF的有机溶液,其充电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固态6KPF为离子晶体B.放电时,K向左迁移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n6n6xCxPFxe=CPFD.充电时,若阴极增重39g则阳极增重145g
11.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为CoO和Co2O3,含少量Al2O3和ZnO)为原料制备锂电池的电极材料CoCO3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入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o3++SO2+2H2O=2Co2++SO2−4+4H+B
.加入适量Na2CO3调节pH是利用几种氢氧化物Ksp的不同除铝C.若萃取剂的总量一定,则分多次加入萃取比一次加入萃取效果更好D.将含Co2+的溶液缓慢滴加到Na2CO3溶液中沉钴,以提高CoCO3的产率12.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
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包括以下两个反应:①11KClO3+6I2+3H2O=6KH(IO3)2+3Cl2↑+5KCl;②KH(IO3)2+KOH=2KIO3+H2O。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化合物KH(IO3)2中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等化学键B.反应①中每转移4mol电子生成2.24LCl2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碘盐,溶液变蓝D.可用焰色反应实验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1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
1mol(g)和2molH2,发生反应(g)+2H2(g)(g)ΔH<0,反应过程中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环戊二烯的平衡转化率B.0~2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min)C.达到平衡时
,氢气和环戊二烯的体积分数相同D.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p=4.0MPa−214.灼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4Al(SO4)2·12H2O]=====1240℃2A12O3+2NH3↑+N2↑+5SO3↑+3SO2↑+5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假设试剂均过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氧化产物)∶n(还原产物)=1∶3B.装置Ⅰ中可以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其主要成分是BaSO4和BaSO3C.装置Ⅱ中可以观察到高锰酸钾紫色褪去,体现SO2的漂白性D.将装置Ⅰ
、Ⅱ顺序交换,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15.常温下,向20mL0.1mol·L−1(NH4)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NaOH溶液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a所示溶液中:c(NH+4
)>c(SO2−4)>c(OH−)>c(H+)B.点b所示溶液中:c(NH+4)=c(Na+)>c(H+)=c(OH−)C.点c所示溶液中:c(SO2−4)+c(H+)=c(NH3·H2O)+c(OH−)D.点d所示溶液中:c(SO2−4)>c(NH3·H2O)>c(OH−)>c(NH+4)二、非
选择题16.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Fe2(OH)n(SO4)3-0.5n]n,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1)验
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
晶等步骤得到绿矾。(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______________。17.草酸镍晶体(NiC2O4
·2H2O)难溶于水,工业上用废镍催化剂(成分主要为Ni,含有一定量的Al2O3、Fe、SiO2、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表中数据:金属离子Fe3+Fe2+Al3+Ni2+开始沉淀的pH1.15.83.06.8完全沉淀
的pH3.28.85.09.5②Ksp(NiC2O4)=4.05×10−10(1)“酸浸”前将废镍催化剂粉碎的目的是。“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2)若试剂a为H2O2,写出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调节pH的范围
为。(4)写出“沉钙”操作中加入NH4F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F的电子式为:____。(5)如果“沉镍”操作后测得滤液中C2O2−4的浓度为0.18
mol·L−1,则溶液中c(Ni2+)=____mol·L−1。(6)将得到的草酸镍晶体在真空中加热至320℃分解,可重新制得单质镍催化剂。该制备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羰基硫(COS)广泛存在于煤、石油和天然
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中,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石油化工中产生的羰基硫可通过以下方法脱除。Ⅰ.干法脱除:在催化剂存在下,COS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i.COS(g)+H2(g)H2S(g)+CO(g)ΔH1=-17kJ/molii.COS(g)+4
H2(g)H2S(g)+CH4(g)+H2O(g)ΔH2(1)已知:CH4(g)+H2O(g)CO(g)+3H2(g)ΔH=+206kJ/mol,则ΔH2=______________。(2)T1℃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COS和4molH2,发
生反应i和ii。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体系压强减少了20%,CO的体积分数为10%且其平衡分压为P1。①0~5min内,v(COS)=______________。②反应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③若在起始温度为T1℃的绝热容器中重复上述实验,H
2的平衡分压P2______________P1(填“>”“=”或“<”),理由为______________。Ⅱ.湿法脱除:原理为COS+4OH−=S2−+CO2−3+2H2O。温度为293K时,将COS以固定流速匀速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测得体系内c(S
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增大NaOH溶液的初始浓度,COS的吸收速率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4)在上述反应体系
中同时加入少量溴水,也能吸收COS并得到澄清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19.双功能手性催化剂在药物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种催化剂M的合成路线如图:已知: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是:_______。(2)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②所需试剂与条件为_______。(3)设计反应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4)写出结构简式:E_______;试剂a_______。(5)写出
符合下列要求的C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写一种)。i.能发生银镜反应ii.分子中含有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iii.不存在结构(6)设计由为原料合成A的合成路线_______(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反应试剂反应条件
B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目标产物)(新教材)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化学答案(A)1.【答案】A【解析】A.珍珠为贝类内分泌作用而形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因此主要成分是碳酸钙,A正确;B.“卤水”是电解质溶液,溶质主要是氯化镁,豆浆属于胶体,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发生聚沉,故“卤水”
可使豆浆变为豆腐,B错误;C.“水滴石穿”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石头(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使得石头逐渐溶解,该过程中不止发生了物理变化,还发生了化学变化,C错误;D.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丹砂烧之成水银”的过程需要加热,“积变又还成丹砂”则在常温下即可发生,两者不是同时发生,因此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答案选A。2.【答案】D【解析】A.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核不变的情况
下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反应,核反应是原子内部原子核的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B.3He和4He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故B错误;C.H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周期0族,故C错误;D.2H和
3He的中子数都为1,具有相同的中子数,故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HCO−3不能完全电离,部分发生水解,因此1L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小于3NA,故A错误;B
.未注明气体的状况,无法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铝片遇到冷的浓硫酸会钝化,铝失去的电子数小于0.3NA,故C错误;D.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都是双原子分子,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4g28g/mol=0.5mol,含有1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B【解析】A.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形成封闭体系,左边导气管和大气相通,未形成封闭体系,A错误;
B.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时,应该先装入少量水,塞上玻璃塞后,倒立观察是否漏水,B正确;C.从溶液中蒸发得晶体应该用蒸发皿,C错误;D.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由于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应该将密度较大的浓硫酸缓
慢加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D错误;故选B。5.【答案】C【解析】A.将少量溴水滴入过量Na2SO3溶液中,离子方程式:Br2+H2O+3SO2−3=2Br−+2-3HSO+SO2−4,故A错误;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反应为:Cl2+2OH−=C
lO−+Cl−+H2O,故B错误;C.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故C正确;D.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但和弱碱不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故选C。6.【
答案】B【解析】A.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酯基,故A正确;B.OP中不含有可使Bt2的CCl4溶液褪色的官能团,故B错误;C.OP中含有酯基,则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D.OP中含有羧基,有酸性
,则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故D正确;选B。7.【答案】A【解析】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以X是H元素;在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若Y、Z、W属于同一周期,Y、Z、W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3的倍数,17不是3的倍数,所以不是同一周期;在周期表中,Z与Y、W均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所以Z和Y属于同一周期,Z和W属于同主族,设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则
Y最外层电子数是a-1,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a+a+a-1=17,a=6,所以Y最外层电子数是5,Z最外层电子数是6,W最外层电子数是6,Y、Z和W的原子序数小于19,所以Y是N元素,Z是O元素,W是S元素。综上所述,X是H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W是S元素。A.根据分析
,X、Y、Z和W可形成多种离子化合物,如NH4HSO4、NH4HSO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SO2↑+H2O,A正确;B.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但由于氢键的存在导致某些物质的熔沸点增大,所以由于H2O分子间有氢键,H2O的熔沸点最高,B错误;C.Y和W所形成的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如H2SO3是弱酸,C错误;D.根据分析,Y是N元素,Z是O元素,W是S元素,所以Y、Z和W三种元素位于不同周期,D错误;故选A。8.
【答案】A【解析】碳元素在CH3OH中显-2价,在CH3COOH中显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跟成键原子的非金属性有关,故A错误;B.第4步反应为CH3COORh*I+H2=CH3COOH+Rh*+HI,氧化剂是CH3COORh*I,故
B正确;C.根据每一步的反应可知,中间产物有HI、LiOH、CH3I、CH3Rh*I、CH3COORh*I,都是先生成后反应的物质,故C正确;D.根据图示,CH3OH、CO2和H2在LiI、Rh*催化作用下生产CH3COOH和H2O,所以循环的总反应为CH3OH+CO2+H
2=======LiI、Rh*CH3COOH+H2O,故D正确;答案选A。9.【答案】D【解析】A.实验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2+,无法证明是否含有Fe3+,A错误;B.若原溶液中含有SO2−3,加入硝酸钡、盐酸后,酸性环境中硝酸根会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从而生成硫酸钡沉淀,B
错误;C.Na2S在溶液中会电离出大量S2−,加入硫酸铜后和Cu2+结合成CuS沉淀,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溶度积,C错误;D.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发生反应:AlO−2+HCO−3+H2O=Al(OH)3↓+
CO2−3,说明HCO−3的酸性强于HAlO2,即AlO−2结合质子的能力强于CO2−3,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0.【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充电时石墨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因此放电时石墨电极为正极,MCMB电极为负极。A.在电解
液中6KPF以+-6KPF、的形式存在,则6KPF由+-6KPF、构成,为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即K向左迁移,故B正确;C.放电时,MCMB作负极,负极反应为CKe=CK,故C错误;D.充电时,阳极--n6n6xC
+xPF-xCPF=e;阴极xCxK+xe=xCK;当阴极增重39g时,即转移1mol电子,即有1molK+附着在MCMB电极上,使其增重39g,则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故有1mol6PF与nC结合生成1moln6xCPF,1mol6PF的质量为145g,故阳
极增重145g,故D正确;答案选C。11.【答案】D【解析】钴废渣主要成分为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加入稀硫酸酸浸,发生反应:+3+232CoO+6H=2Co+3HO、+2+2CoO+2H=Co+HO、+3+232AlO+6H=2Al+
3HO、+2+2ZnO+2H=Zn+HO,同时通入SO2,Co3+被还原为Co2+,发生2Co3++SO2+2H2O=2Co2++SO2−4+4H+,再加入碳酸钠调节溶液的pH,使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过滤除去,然后加入萃取剂,萃取锌离子,在有机层中加入稀硫酸,可得到硫酸锌。在水相中加入碳酸
钠生成CoCO3固体。A.根据分析可知酸浸过程中二氧化硫会还原Co3+,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得到离子方程式为2Co3++SO2+2H2O=2Co2++SO2−4+4H+,A正确;B.氢氧化物Ksp不同,则开始沉淀时所需的pH值不同,加入适量Na2CO3调节相应的pH可以只沉
淀Al3+,B正确;C.萃取过程中,每一次萃取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溶质分配,多次萃取相当于不断降低物质的浓度,提取效率就高,C正确;D.将含Co2+的溶液缓慢滴加到Na2CO3溶液中,碳酸钠过量,碱性环境,会生成Co(OH)2沉淀,降低CoCO3的产率,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12.【答案】
D【解析】A.化合物KH(IO3)2为离子化合物,包含离子键与共价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A项错误;B.气体的状态未指明,不能利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C.碘盐中所含的碘元素在水溶液中以IO−3离子存在,没有碘单质,不能使淀粉变蓝,C项错误;D.钾元素的焰色
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若碘盐的焰色反应显紫色,则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D项正确;答案选D。13.【答案】B【解析】C5H6(g)+2H2(g)C5H10(g)562510CHg2H
gCHgmol120mol2mol122xxxxxx初始转化平衡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33-2=12.68.4x,x=0.5mol;A.(g)+2H2(g)(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环戊二烯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
.根据以上分析,0~2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ol2L20min0.025mol/(L·min),故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是0.5
mol,氢气和环戊二烯的体积分数不相同,故C错误;D.该温度下平衡常数220.58.412=4.20.518.48.422MPa−2,故D错误;选B。14.【答案】A【解析】BaCl2溶液吸收SO3,SO3溶于水生成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
SO4白色沉淀;同时H2SO4溶液能与氨水反应,所以混合气体中的SO3和NH3被BaCl2溶液吸收了;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吸收,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氮气。A.4[NH4Al(SO4)2·12H2O]=====1240℃2Al2O
3+2NH3↑+N2↑+5SO3↑+3SO2↑+53H2O反应中S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O2为还原产物,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2为氧化产物,则n(氧化产物)∶n(还原产物)=1∶3,故A正确;B.由产物NH3和SO3的物质的量可知,装置
Ⅰ中只三氧化硫与氨气被吸收,生成硫酸钡,无亚硫酸钡,故B错误;C.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紫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错误;D.将装置Ⅰ、Ⅱ顺序交换,SO2和SO3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氯化钡溶液中不能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A。15.【答案】C【解析】
分析图中信息,在a点,溶质为(NH4)2SO4;在c点,(NH4)2SO4与NaOH物质的量相等,此时溶质为等浓度的NaNH4SO4和NH3·H2O;则b点,(NH4)2SO4有剩余,此时溶质为NaNH4SO4、NH3·H2O、(NH4)2SO4;在d点,(NH4)2SO4与NaOH刚好完全反应
,溶质为Na2SO4和NH3·H2O。点a所示溶液为(NH4)2SO4溶液,水解显酸性,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H+4)>c(SO2−4)>c(H+)>c(OH−),A错误;B.点b所示溶液为NaNH4SO4、NH3·H2O、(NH4)2SO4混合溶液,此时pH=7,NH+4不水解,NH3
·H2O不电离,所以c(NH+4)>c(Na+)>c(H+)=c(OH−),B错误;C.点c所示溶液为等浓度的NaNH4SO4和NH3·H2O混合溶液,此时以NH3·H2O的电离为主,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知:2c(SO2−4)+c(OH−)=c(H+)+c(Na+)+c(N
H+4),c(NH3·H2O)+c(NH+4)=2c(Na+),c(SO2−4)=c(Na+),整理上述三式,可得c(SO2−4)=c(NH3·H2O)+c(OH−)-c(H+),C正确;D.点d所示
溶液为Na2SO4和NH3·H2O按1∶2摩尔比混合的溶液:c(NH3·H2O)>c(SO2−4)>c(OH−)>c(NH+4),D错误;故选C。16.【答案】(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变红,证明有SO2(
2)decb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3)铁粉过滤(4)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比低【解析】(1)检验二氧化硫的一般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
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2)收集二氧化硫应先干燥再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从b口进气,由于SO2有毒会污染大气,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因为二氧化硫易于氢氧化钠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则各仪器口的连接顺序为a→d→e→b→c→f;装置D的作
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尾气处理;故答案为:d;e;b;c;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3)因为在烧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气,故溶液X中含有Fe3+,故制备绿矾时,应先加入过量的铁粉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过滤得到FeSO
4溶液,故答案为:铁粉;过滤。(4)用pH试纸测定方法为:将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的氢氧根的含量减少,SO2−4的含量偏多,则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
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偏低。17.【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酸浸速率SiO2(2)2Fe2++2H++H2O2=2Fe3++2H2O(3)5.0≤pH<6.8(写为5.0~6.8亦可)(4)Ca2++2F−=CaF2
↓(5)2.25×10−9NiC2O4·2H2O=Ni+2CO2↑+2H2O【解析】(1)将废镍催化剂粉碎可以增大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酸浸速率;Al2O3、Fe、SiO2、CaO中SiO2不与硫酸反应,所以“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SiO2;(2)H2O2把Fe2+氧化为Fe3+,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2H++H2O2=2Fe3++2H2O;(3)完全除去Fe3+、Al3+的最小pH是5.0,保证Ni2+不生成沉淀的pH小于6.8,所以pH的范围是5.0≤pH<6.8;(4)加入NH4F的目的是生成氟化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F−=CaF2↓;NH4F是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5)根据Ksp(NiC2O4)=4.05×10−10,c(Ni2+)=10241224(4.05100.18?KspNiCOmolLcCO)110Lmol18.01005.4=2.25×10−9;(6)草酸镍晶体加热至320
℃生成单质镍、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是NiC2O4·2H2O=Ni+2CO2↑+2H2O。18.【答案】(1)-223kJ/mol(2)0.018mol·L−1·min−12.25>反应i和ii均为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分压增大;升高温度,气体总压强增大(3)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c(OH−)不断减小,但曲线的斜率(代表反应速率)不变(4)COS+4Br2+12NaOH=Na2CO3+Na2SO4+8NaBr+6H2O
【解析】Ⅰ.(1)已知i:COS(g)+H2(g)H2S(g)+CO(g)ΔH1=-17kJ/mol;iii:CH4(g)+H2O(g)CO(g)+3H2(g)ΔH=+206kJ/mol;根据盖斯定律由i-ii
i可得反应COS(g)+4H2(g)H2S(g)+CH4(g)+H2O(g)ΔH2=-17kJ/mol-206kJ/mol=-223kJ/mol;(2)设平衡时体系内n(CO)=xmol,初始投料为1molCOS和4molH
2,根据反应方程式COS(g)+H2(g)H2S(g)+CO(g)可知,此反应消耗的ni(COS)=ni(H2)=xmol,生成的ni(H2S)=xmol;设平衡时体系内n(COS)=ymol,则反应ii消耗的n
ii(COS)=(1-x-y)mol,根据方程式COS(g)+4H2(g)H2S(g)+CH4(g)+H2O(g)可知,此反应消耗的nii(H2)=4(1-x-y)mol,生成的nii(H2S)=nii
(CH4)=nii(H2O)=(1-x-y)mol;所以此时容器中n(COS)=ymol,n(H2)=4mol-xmol-4(1-x-y)mol=(3x+4y)mol,n(CO)=xmol,n(H2S)=xmol+(
1-x-y)mol=(1-y)mol,nii(CH4)=nii(H2O)=(1-x-y)mol;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压强减少了20%,恒容密闭容器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y+3x+4y+x+1-y+21-x-ymol4=1+4mol5,
CO的体积分数为10%,所以x1=10y+3x+4y+x+1-y+21-x-y,解得x=0.4mol,y=0.1mol;所以平衡时n(COS)=0.1mol,n(H2)=1.6mol,n(CO)=0.4mol,n(H2S)=0.9mol,n(CH4)=n(H2O)=0.5mol。
①根据分析可知平衡时n(COS)=0.1mol,所以Δn(COS)=0.9mol,容器体积为10L,所以v(COS)=0.9mol10L5min=0.018mol·L−1·min−1;②根据分析可知平衡时n(COS)=0.1mol,n(H2)=1.6mol,n(CO)=0.4mol,n(H
2S)=0.9mol,反应i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所以可以用物质的量来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0.90.40.11.6=2.25;③反应i和ii均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分压增大;升高温度,
气体总压强增大,所以P2>P1;Ⅱ.(3)随着反应的进行,c(OH−)不断减小,但曲线的斜率(代表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增大NaOH溶液的初始浓度,COS的吸收速率不变;(4)溴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COS中S元素氧化成硫酸根,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方程式为C
OS+4Br2+12NaOH=Na2CO3+Na2SO4+8NaBr+6H2O。19.【答案】(1)羧基(2)消去反应CH3OH、浓H2SO4、加热(3)保护羧基,避免与CH3I反应(4)(5)HCOOCH2CH2CH2OOCH、OHCCH2OCH2OCH2CHO、(6)―—―→浓硫酸△C
H2=CH-CHO―——―→水/催化剂△――→H2/Ni△【解析】由A、B的分子式,采用逆推法,可推出A为HOCH2CH2CH2OH,B为HOOCCH2COOH;比较C、F的结构,参照D、E的分子式,可推出D为,E为;
比较F、G的结构简式,可确定a为。(1)B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OOH,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答案为:羧基;(2)反应⑤中,失水转化为,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反应②为HOOCCH2COOH转化为,发生酯化反应,所需试剂与条件为CH3OH、浓H2SO4、加热。答案为:
消去反应;CH3OH、浓H2SO4、加热;(3)反应②、③中,先将-COOH转化为-COOCH3,后将-COOCH3再转化为-COOH,目的是保护羧基,避免与CH3I反应。答案为:保护羧基,避免与CH3I反
应;(4)由分析可知,结构简式:E为;试剂a为。答案为:;;(5)符合下列要求:“i.能发生银镜反应,ii.分子中含有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iii.不存在结构”的C的同分异构体中,应含有呈对称的两个HCOO-或-CHO
、-O-、-CH2OH等,其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CH2OOCH、OHCCH2OCH2OCH2CHO、。(6)由为原料合成,碳原子总数不变,右边的-CHO加氢还原为-CH2OH,左边-CH2OH的形成,应先将醇消去为烯,再与水加成,合成路线为:―—―→
浓硫酸△CH2=CH-CHO―——―→水/催化剂△――→H2/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