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2章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含解析).doc,共(14)页,81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33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课时必备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知识清单[基本概念]①同素异形体;②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④分散系;⑤胶体[基本规律]①物质的转化规律;②三种常见分散系的比较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分子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①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如FeSO4·7H2O等)属于
纯净物;②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属于混合物。(3)元素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4)同素异形体①概念: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②形成方式
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例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例如,金刚石、石墨、C60等③性质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其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由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
该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②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和D2、H2O和D2O。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应用示例——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应用示例——从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3)常见无机物的树状分类法物质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Na、Cu、Fe等)非金
属单质(S、N2、Cl2等)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CO2等)碱性氧化物(Na2O、MgO等)两性氧化物(Al2O3等)其他(Na2O2、CO等)酸按强弱强酸(HCl、HNO3
、H2SO4等)弱酸(H2SO3、H2CO3等)按电离出的H+数一元酸(HCl、HI等)二元酸(H2SO4、H2CO3等)三元酸(H3PO4等)碱按强弱强碱(NaOH、KOH等)弱碱[NH3·H2O、Fe
(OH)3等]按电离出的OH-数一元碱(NaOH、KOH等)二元碱[Ba(OH)2、Ca(OH)2等]三元碱[Fe(OH)3等]盐正盐(Na2CO3、Na2SO4等)酸式盐(NaHCO3、N
aHSO4等)碱式盐[Cu2(OH)2CO3等]混合物分散系溶液(NaCl溶液、KNO3溶液等)浊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Fe(OH)3胶体等]其他[通关1](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海南卷)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3)(广东卷)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4)(山东卷)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5)(安徽卷)SiO2既能和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通关2](2020·天津卷)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NaOHB.NaClC.NaClOD.Na2CO3C[“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C正确。]
[通关3](人教必修1·P29,1题改编)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海水、③Fe、④CuO、⑤H3PO4、⑥NaOH、⑦Na2CO3·10H2O、⑧盐酸、⑨CH3COOH、⑩纯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②⑧属于混合物,①④属于氧化物B.⑤⑨属于酸,⑥⑩属于碱,⑦属于盐C.
⑨属于有机物D.属于单质的是③,⑤属于三元弱酸B[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不是碱。][通关4](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1题改编)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例如
,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从负极连续通入,从正极连续通入,二者在电池内部(含有或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同时产生电能。除了H2,、等也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目前已研制成功燃料电池,它可以代替为汽车提供动力,也可以用作照明电源等。(1)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
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2)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3)从物质的类别角度分析,①、②、⑧都属于_
_______;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答案(1)⑨⑩⑤(2)③④⑥⑦⑩(3)单质②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有旧化学键的
断裂,或只有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不是化学变化,例如,HCl气体溶于水只破坏共价键,不是化学变化。②原子核的聚变、裂变不是化学变化。(2)常见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蛋白质的变性;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
异形体间的转化;电解;水解等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活性炭(或胶体)的吸附;渗析和盐析;萃取和分液;蒸馏、升华等2.物质之间的转化(1)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
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2)单质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注意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到盐的两条重要转化关系金属单质――→O2碱性氧化物――→H2O碱――→酸或酸性氧化物盐非金属单质――→O2酸性氧化物――→H2O酸――→碱或碱性氧化物盐[通关1](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
是化学变化(√)(2)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如232Th转化成233U不属于化学变化(√)(3)煤的气化和液化、Na2CO3·10H2O的风化都是物理变化(×)(4)(2020.1·浙江选考)钙单质可以从
TiCl4中置换出Ti(√)(5)(2020.7·浙江选考)KMnO4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6)(2020.7·浙江选考)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通关2](2020·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2B.室
温下,Al与4.0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C.室温下,Cu与浓HNO3反应放出NO气体D.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应生成FeSO4B[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A项错误
。2Al+2H2O+2OH-===2AlO-2+3H2↑,B项正确。室温下,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C项错误。室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D项错误。][通关3](2019·海南卷)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
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A.CuSO4·5H2OB.FeSO4·7H2OC.ZnSO4·7H2OD.KAl(SO4)2·12H2OA[石胆呈“浅碧色”,“烧之变白色”,即灼烧变成白色。CuSO4·5H2O受热脱水生成无色CuSO4,固体变成白色,A
项正确;FeSO4·7H2O灼烧时,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2(SO4)3,固体变成红色,B项错误;ZnSO4·7H2O、KAl(SO4)2·12H2O在灼烧时无颜色变化,C、D项错误。][通关4](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5题改编)从Zn、BaC
l2、NaOH、KClO3、CuCl2、Na2SO4、Na2O、H2O、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a2O+H2O===2NaOH(2)2KClO3
=====MnO2△2KCl+3O2↑(3)Zn+H2SO4===ZnSO4+H2↑(4)CuCl2+2NaOH===Cu(OH)2↓+2Na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知识点3分散系及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_nm1~100_nm>100_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能能不能过滤纸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胶体区别于其他分
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10-7m)之间,并非丁达尔效应。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3.Fe(OH)3胶体的制备(1)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操作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
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制备Fe(OH)3胶体的“四不能”①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③不能过度加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若继续加热,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
(OH)3沉淀。④不能加沉淀符号“↓”,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应注明“胶体”二字。[通关1](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2018·全国卷Ⅱ)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2)(2019·海南卷)悬浊
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3)(2019·海南卷)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4)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5)(2020·江苏卷)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6)将含1molFeCl3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NA(×)[通关2](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4题改编)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
达尔效应的是()A.淀粉溶液B.Fe(OH)3胶体C.CuSO4溶液D.稀豆浆C[淀粉溶液、Fe(OH)3胶体、稀豆浆都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当光束通过时,不能产生丁达
尔效应。][通关3](2021·山东聊城二中检测)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B.光束照射②时,在垂直光源
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C.稳定性:①<②D.①属于混合物,②属于纯净物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A错误;②中红褐色液体是胶体,光束照射②时,产生丁达尔效应,在垂直光束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B正确;溶液的稳
定性强于胶体,则稳定性:①>②,C错误;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都是混合物,D错误。][通关4](深度思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
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2)在制备氢氧化
铁胶体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解析(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答案(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②生成红褐
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③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训练(四)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1.(2021·浙江“山水联盟”联考)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酸B.葡萄糖C.氯仿D
.小苏打A[乙酸、葡萄糖和氯仿都是有机物,乙酸是弱电解质,其余是非电解质;小苏打是强电解质,属于无机物。]2.(2021·宁夏石嘴山模拟)如图用交叉分类法表示了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XYZA硫酸铜盐纯净物B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非金
属氧化物氧化物D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C[从组成上分类,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C项错误。]3.(2021·重庆巴蜀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
是()A.混合物:水煤气、冰醋酸、冰水混合物B.电解质:氯化氢、硫酸钡、水C.胶体:稀豆浆、硅胶、橡胶D.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四氧化三铁、过氧化钠B[冰醋酸和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A项错误;橡胶不是胶体,C项错误;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四氧化三铁、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4.(2021·山东济南检测)明代《造强水法》记载“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硝”即硝酸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矾
”的成分为FeSO4·7H2OB.“研细”可在蒸发皿中进行C.“开坛则药化为水”,“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D.“五金皆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绿矾”的成分是FeSO4·7H2O,A项正确;“研细”是将物质进行研磨,应在研钵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研磨,B项错误。
“水”能溶解除了黄金之外的五金,说明“水”具有强氧化性,其主要成分是HNO3,C项正确;“五金”都是金属单质,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5.(2021·广东佛山检测)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Z中液体为胶体,胶
体粒子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是由许多氢氧化铁分子组成的胶粒,分散质不相同,B项错误;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
+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Y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C项正确;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6.(2020·福建漳州二模)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不仅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
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
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陶瓷属于硅酸盐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二氧化硅。]7.(2021·福建厦门检测)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和H2O。该
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HAP高效去除居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B.在反应示意图中,有C—H键的断裂和C===O键的形成C.根据图示信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发
生了变化B[“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并非治理污染,故用HAP高效去除居室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A项错误;由图可知,在HAP作用下,HCHO与O2反应生成H2O和CO2,该过程中HCHO分子中C—H键断裂,形成CO2中的C===
O键,B项正确;由过渡态结构可知,CO2分子中两个O原子,1个来自于O2,另一个来自于HCHO,C项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项错误。]8.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
、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①铜绿――→②A――→③Cu(OH)2――→④B――→
⑤H2Cu(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2)Cu2(OH)2CO3
+4HCl===2CuCl2+3H2O+CO2↑(3)④Cu(OH)2=====△CuO+H2O⑤CuO+H2=====△Cu+H2O(4)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