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

DOC
  • 阅读 2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9.500 KB
  • 2022-1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牧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牧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牧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牧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音乐【人音版】.doc,共(6)页,5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89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欣赏《牧歌》教案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

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二、教学重难点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音乐引情入境,感受蒙

族音乐美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来源:Zxxk.Com]师: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与风格,请同学听一首歌曲,感受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播放音乐(美丽草原我的家)(找生回答)哪个民族的歌曲?听

着这首歌你都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学生说)师:总结(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夕阳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犹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这就是蒙古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蒙古大

草原不但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蒙古族更是个音乐的民族,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是蕴育音乐的摇篮,每个蒙古包里,每个蒙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荡着不绝如缕的歌;蒙族是个朴素豪爽的民族,他们的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时时透出他们的

豪迈、开阔;蒙族是个历尽沧桑的民族,从那悠扬的马头琴声中,我们体味到了苍凉、孤独、悲怆的音乐艺术之美。)(二)、新课教学二、乐理知识学习(了解体验长短调音乐)用蒙古族三宝引出长短调,加深学生对长调的认识(咱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提问蒙族三宝是什么?总结(草原、骏马与长调。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听到蒙族长调便会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与长调相对应的就是短调,)出示什么是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述性歌曲。如:宴歌、婚礼歌等,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让学生读,并欣

赏片段音乐(短调:银杯)师:这首歌曲叫银杯,酒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通常主人将斟满酒的银杯托在哈达之上献给客人,这时,客人应接住酒杯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主人在饮宴中载歌载舞高唱酒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之后客人用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第一滴酒弹向天空,蘸

第二滴酒弹向大地,蘸第三杯酒涂在自己的脑门上分别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因此酒歌就成为蒙古族民歌艺术中重要体裁之一。那么什么是长调呢?(出示什么是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

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生读,并播放牧歌。)那么什么是牧歌呢?(出示学生读)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复听牧歌录音版)

1、从《牧歌》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欣赏合唱牧歌指挥版)(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2)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

无伴奏合唱形式。(出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出示什么是音色)[来源:Z_xx_k.Com](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师总结:那么这么好听的无伴奏合唱是谁创作的呢?这是作曲家瞿希

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此

,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欣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提问:A、你

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

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力度意境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远女低:饱满柔美舒男低:浑厚结实缓第一乐

段:f草原的辽阔宽广女高:明亮华丽第二部分:mf草原的连绵起伏男高:高亢明亮悠第三部分:f歌唱草原赞美生活四个声部长尾声部分:ppp意犹未尽余音绕梁女高领唱(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

空旷优美!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

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三)学生实践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拘一格,因而这时又一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给了学生广阔的表现

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四)拓展延伸欣赏:《天边》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蒙古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四、小结同学们,通过欣赏几首蒙古族歌曲,使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赏析《牧歌》,

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

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五、课后作业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六、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

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

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