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别情 歌曲《阳关三叠》教学设计3-七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粤教版】.docx,共(3)页,20.09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9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歌词、旋律、伴奏
等方面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三、通过有感情地吟唱歌曲,让学生更深切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唱准切分节奏和跨小节音符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导入新课。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曲的时候,脑海里肯定会想起我们的好朋友,渴望跟好朋友见面共同歌唱友谊万岁!在外国,当他们跟朋友分别的时候,总会唱响《友
谊地久天长》,期待在不久以后能再次相见;在我们中国的古代,人们在跟友人分别时,会唱什么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阳关三叠》。二、新课教学。1、首先欣赏一幅国画作品: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
场景?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或哪一句?2、有感情地吟诵王维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注意吟诵时的速度、咬字与语调。3、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你认为如果用这一首曲子为上面图画中的场景配乐合适吗?试着朗诵一遍。)4、简单给学生介绍什么叫“阳关”;为什么叫
“三叠”?5、完整听赏一遍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音乐情绪。6、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段由几个乐句构成?这几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说出:乐句之间的“起”“承”“转”“合”的联系。)7、难点解决:切分节奏和跨小节连线(唱准切分节奏和跨小节音符的时值,让学生掌握这种
改变了强弱规律的特殊节奏,就叫做“切分节奏”。)8、请同学们用“lu”随教师琴声演唱乐谱。注意歌唱姿势与发声位置的准确,以及气息的保持,特别强调唱准八度大跳。9、有感情的演唱第一段,注意歌词中重点字的咬字。10、欣赏琴筝合奏的《阳关三叠》片段;围绕
“送别”或“离别”主题,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在欣赏的同时,试作一幅友人离别时的情景画,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三、课堂小节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
和了解我国更多的民族艺术歌曲吧!请你试用熟悉的现代通俗歌曲来表达友人之间的别离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