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开心一刻 欢乐赛乃姆》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音乐【沪教版】.doc,共(3)页,5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8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四单元天山弦歌教材分析:新疆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拥有多样的音乐和舞蹈。本单元着重介绍新疆地区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这些音乐源于各个民族、贴近生活。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了解新疆地区的乐器、舞蹈、音乐旋律等知识,同时也激发
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感受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通过欣赏《阿拉木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感受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的民歌风格。3.通过欣赏《沙漠
驼铃》,了解单簧管协奏曲的特点,感受其中具有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的主题旋律。4.学会运用合适的速度演唱《牧马人之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其伴奏。5.认识新疆音乐的主要乐器,掌握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型,了解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学重点
:1.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2.通过欣赏《阿拉木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解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的民歌风格。3.学会运用合适的速度演唱《牧马人之歌》。4.认识新疆音乐的主要乐器,掌握音乐
中的典型节奏型,了解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学难点:欣赏《沙漠驼铃》,激发学生学习交响乐——协奏曲的兴趣。教学准备:音乐、琴、铃鼓等教学课时:两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开心一刻:欢乐赛尔姆。2、欣赏《阿拉木汗》。3、唱歌《牧马人之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天山弦歌》1、简单介绍新疆。2、引出单元题头词,学生诵读。银装素裹的冰峰雪岭,傲然竞放着美丽的雪莲,百花盛开的如茵草原,散落着白云般的羊群。浩瀚无际的戈壁沙漠,飞扬着我们无尽的遐想。二、活动一:开心一刻《欢乐赛乃姆》1、教学生做踏点步、托帽、撩面纱、打响指等动作。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2、向学生讲解赛乃姆:属于维吾尔族歌舞音乐,是一种庄重、稳健的舞蹈,热情奔放,明朗欢快。3、伴随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的音乐,师生一起律动舞蹈。三、活动二:欣赏歌曲《阿拉木汗》。1、初听歌曲《阿拉木汗》,感受歌曲的情绪,注
意:旋律运用了哪几种人声音色演唱?2、再听歌曲:歌曲的第一乐句重复了几次?对音乐的表达有什么作用?介绍“重复”这种旋律进行的手法及作用。3、节奏训练:学生分成两组,分强拍、弱拍,敲击节奏,在休止符的地方加入××的节奏,第四
乐句中加入×××的节奏。4、复听歌曲,随音乐完成节奏训练。四、活动三:唱歌《牧马人之歌》。1、学生按老师给的节奏(歌曲的旋律节奏)读歌词。2、初听歌曲《牧马人之歌》,结合歌词想象歌曲描述的画面,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33、再听歌曲注意: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和第三、四
乐句有什么特点?这是什么手法?(旋律分别相同,运用了“重复”的手法)4、听第一、二乐句,学生学谱、填词。听第三、四乐句,学生学谱、填词。5、复听歌曲,找歌曲中的音乐记号:>强音记号、延长记号、下滑音、波音记号。(集中在结尾的衬词句)6、学生学唱补充句,思考:补充句的节奏模拟了
什么声音?7、教师弹旋律,学生练唱一遍。8、增加难度:学生跟随伴奏音乐演唱。提醒学生听、唱一致。9、能力拓展:学生分小组,用铃鼓、双响筒、手铃、碰铃等乐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五、课堂小结。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聚集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
、俄罗斯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歌曲,学习了简单的“赛乃姆”舞蹈。下周我们继续新疆的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