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八年级上册音乐【桂教版】.docx,共(3)页,15.58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6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了解《卡门序曲》,让学生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聆听《卡门序曲》并引导学生对全曲进行分析,综合了解全曲。【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卡门序曲》,让学生对乐曲结构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难点】《卡门序曲》曲式与传统的曲式结构不同,后面加入了与歌剧部分的连接段落。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
入新课1.为学生播放《卡门序曲》,并在投影仪上播放斗牛场图片,并让学生回答这首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样的。2.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出答案:热烈欢快。3.告诉学生这段音乐描绘的斗牛场的场景,它选自歌剧《卡门》。《卡门
序曲》是歌剧开幕前的短曲,它综合的叙述了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今天我将带领同学进一步了解此曲。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剧情介绍歌剧《卡门》讲述了唐•霍赛钟情于卡门,并参与了卡门的烟草走私,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
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
中是罕见的、可贵的。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二)作者简介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
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三)作品欣赏1.再次聆听全曲,并向学生询问:(1)乐曲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2)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
总结并告诉学生乐曲一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ABACA的回旋曲式。第二大部分为一个展开性段落。(四)分段聆听1.为学生播放乐曲A段,让学生聆听并思考:(1)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向学生提问后对学生的答案做一个总结,并说出音乐表现了
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A段音乐节奏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播放一段斗牛士视频,从视觉角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
场面。2.为学生播放乐曲B段,播放完之后为学生分组,并让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主题B表现的是什么情绪?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并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给出答案:表现的是妇女、儿童活泼欢快的场面。请学生
哼唱B段主题,让大家更好的记住B段主题。3.为学生播放乐曲C段,并告诉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在屏幕上给出《斗牛士之歌》的谱子,并带着学生学唱这首歌曲。4.打乱三个段落的顺序为学生播放,并找学生回答播放的是第几个段落。(引导学
生说出正确答案并点评学生正确与否)环节三:巩固提高为学生讲解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这首乐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结构是ABACA。为学生播放乐曲《献给爱丽
丝》,聆听过程中依次为学生讲解这首回旋曲的曲式结构是如何划分的。告诉学生由于序曲是歌剧的引子部分,所以这首乐曲在回旋曲结束之后又插入了一个展开性乐段,目的是为了与歌剧主体部分相连。环节四:课后小结《卡门序曲》简介《卡门序曲》是
一首著名管弦乐曲。由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
。它是埃斯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