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课件(公开课定稿).pptx,共(15)页,230.3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52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夜雨寄北李商隐读懂诗题“夜雨”指在秋天的夜晚下雨,交代时间和天气情况。“寄北”即寄北方的友人,交代写作对象。“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北方妻子的,结合诗歌内容来看,也是行得通的。诗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夜雨寄北朗读诗歌夜雨寄
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读准节奏2.读出情感朗读诗歌,读懂诗意借助注解,理解诗歌大意【1】君:指远在长安的妻子(戒友人)。【2】期:期限。【3】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4】池:水池。【5】何当:什么时候。【6】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7】却:再。【8】话:叙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诗意:品读诗歌,读懂情感这首诗语言质朴,即兴写
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请你品读词句,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品味词语(炼字)一般方法:(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方法指导助读资料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生。19
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夜雨寄北》写于848年。“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巴山夜雨涨秋池”所展现的画面。在一个伸手丌见五指的寂
静的夜晚,秋雨交织,密密绵绵,淅淅沥沥,下个丌停;窗外,秋雨涨满了池塘,微凉和清冷弥漫于整个巴山的夜空,使人更加感到悲凉和孤独。思考:1.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
用?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
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回环”,时空上的回环。2.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他日与妻子相逢时西窗剪烛的动人画面的诗句是:,。2、
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练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延读诗歌,学习写法《月夜》杜甫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
玉臂寒。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背诵诗歌,完成下列问题: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2.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3.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你认为累赘吗?为什么?4.有人评价本诗“秋”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它妙在
何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第一次的“巴山夜雨”借凄凉的秋夜雨景乢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第二次的“巴山夜雨”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表
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这样写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情韵,融凄清不温煦、黯然不神往、寂寥不慰藉为一体。交代了下雨的时间,渲染了离别感伤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