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研公开课)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8.537 KB
  • 2022-12-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研公开课)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0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研公开课).docx,共(2)页,18.537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49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一)初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

七言诗句的节拍有××/××/××/×,××/××/×/××。(二)细读1.感悟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沅溪和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2.诗的

前两句通过写景、叙事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诗人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烘托出

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小结:渲染了气氛的黯淡、凄楚;描画了前路的遥远、险恶;显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3.诗的后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4.“愁心”原是悲伤而沉重的,但愁心寄月随风的形象所

给予读者的,为什么不是沉重压抑之感?在这首诗里,明月成了传送友谊的使者,长风也成了吹度明月的凭借。这夸张奇妙而又天真烂漫的想象,使这首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李白豪放天真的个性,而诗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也真切地表达出来。(三)品读1.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2.作者为

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3.本诗主题是什么?借月抒怀,表达惊

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背诵全诗。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48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