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doc,共(3)页,4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4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的发展课题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的发展备课人许芝学科历史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理解租地农村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知道富裕农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租地农场的建立;手工工场的建立。难点:手工
工场的建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资料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出示:习近平访问欧洲的网页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生产经营变——农村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2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
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生产经营变——城市1.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
生产,规模比较小。2.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政治力量变——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
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
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3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
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
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课堂总结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布置作业同步练习板书设
计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的发展生产、经营变: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政治力量变: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教学反思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