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1-九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doc,共(2)页,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2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
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6.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7.
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三、教学内容:一.复习二.进行
新课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
,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2)工作原理(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
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2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
,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
,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
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四、课后总结: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