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docx,共(2)页,25.04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5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及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合肥市巢湖市黄麓镇初级中学周志1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乐于探究。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利用了导学案辅助教学,让学生预习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效率。在探究活动开始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凸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凸透镜能成放
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分组活动后,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交流如何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由于本实验为2017年合肥市中考物理实验加试内容,所以结合2
017年中考实验命题适当点拨。最后,全班分八个小组(四个同学一组)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分别选用f=5cm与f=10cm两种凸透镜分两大组进行,为提高实验可视性,关灯模拟暗室让学生自主探究,再分别选两组收集的数据通过投影,让学生进行
分析与论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情。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课教学中得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以并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得到之处:1.学生主体地位彰显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
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去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组织形式方面,学生分两大组,8个小组形式开展学习,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即保证学生能独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强组内学生间的协作交流
,促进了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应该说,从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活动组织,实验指导,讨论交流,到规律总结,教师始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和激励
者的角色。将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思考、交流、展示、动手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课程标准上针对这一节内容相关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
透镜成像规律。”在课程标准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科学探究既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我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探究活动一为例,我先通过让学生进行两个活动,根据所看到的凸透镜成的不同的像,让学生猜想凸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及同课异构教学反思合肥市巢湖市黄麓镇初级中学周志2透镜成像的性质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激发
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班内进行交流,并进行师生的评价,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的提升。存在的问题: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解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
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要就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
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在预习案中以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
得出规律。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201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