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x,共(2)页,15.68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的实例,以及演示实验,引入本节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
和分析能力。三、学生分析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的现象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流体概念和压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四、教材分析1.本节
的作用和地位本节的内容属于了解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物理的重要性和实际用途,为学生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理论基础。2.本节主要内容一个是知道流体的定义,一个是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4.课时要求:1课时五、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
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
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六、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建构自
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离,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作为参观活动课的形式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有助
于交流的开展。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替代。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和适时反馈。八、教学过程1、出示教学目标2、提出问题3、进行演示实验4、得出结论5、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
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