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x,共(3)页,207.30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
验能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
象,物体的颜色。【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教学准备】光碟、三棱镜、小手电筒、白屏、不同颜色的彩色胶片、不同颜色的卡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你见过彩虹吗?我们将彩虹的图片放大,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为什么我们生活的
世界是多彩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试着解释它们。配合老师回答图片中包含哪些颜色。二、进行新课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在教室内能看到类似的彩色光带吗?学生实验1:用光碟对着教室里的白光,观察现象。老师介绍三棱镜。学生实验2:
用三棱镜迎着教室里的白光,观察现象。猜想:白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学生画出三棱镜的折射光路图。学生首先用光碟和三棱镜观察彩色光带,在通过作图画出光路后,用三棱镜在光屏上看到光的色散现象。最后讨论彩虹是如何产生的。教师介绍牛顿是怎样做光的色散实验的。学生实验3:用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看
到彩色的光带。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白光是复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光的色散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在光的折射过程中的偏折角度不同。对照图片,师生分析彩
虹产生的原因。2、光的三基色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播放视频:荧
屏上的三基色。总结:(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基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3、物体的颜色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物体为什么可以呈现各种颜色呢?学生实验1:透过红绿蓝三张颜色的透明胶片看周
围的物体,和平常看物体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实验2:用白光照射,让光透过红绿蓝三张颜色的透明胶片照射在白屏上,观察屏幕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实验3:将红
蓝两张颜色不同的卡纸贴在光屏的两侧,观察,讨论光屏两侧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实验4:将黑色的卡纸贴在白色光屏的一侧,观察,讨论光屏两侧为通过观察电视机的荧屏,讨论光的三基色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通过用透明胶片和不透明的卡纸的实验,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
颜色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动手做做:透过红蓝两种透明胶片先看看不同颜色的光屏,再看看屏幕上的国旗图案,将看到的颜色写入表格中。思考题1:红、白、绿三色
花草分别在红光和绿光照射下会呈现出什么颜色?播放视频并讨论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思考题2:如果用一束绿色激光发射过去,白色、绿色、红色气球会有几个容易爆裂?为什么?播放视频并讨论原因。红色不透明蓝色不透明白色不透明黑色不透明红色透明蓝色透明通过透过彩色胶片看不同颜色的光屏和国旗图案,讨论颜色
变化的原因。通过对两段视频的现象解释,巩固对物体颜色的认识。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板书设计】第四节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二、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
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