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共(4)页,7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课题做功了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
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过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过程,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理性地分析。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
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已经在前面已认识,知道了力有方向性。移动距离这一概念已掌握,但对于距离与力的
方向关系的理解,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功的单位:焦耳(J),同学们也是刚刚接触,因而在训练中要加深对这一单位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学习方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训练法教学器材钩码、定滑轮、动滑轮、弹簧秤、铁夹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老师活动请说出生活中
“功的含义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内容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设计说明从生活引入新课1新课引入提出问题: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与距离是什么关系?学生开始做如下实验:得出结论:Fs=Gh说明:①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②物理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
义为“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实验总结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新课教学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做功了呢?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由学生讨论得出: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做功?有什么共同点?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考虑哪些没成效?哪些有成效?①推石头,推而未动;
搬石头,搬而未起。②物体在绳子的拉力的作用升高③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前进运动④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就做了功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分析、总结2教学过程新课教学教师多媒体动画继续展示相关实例、让
学生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多媒体列举实例,分析做功了吗?教师让学生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师展示问题:教师让学生总结功的计算公式。小孩的拉力F使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锤子对钉
子的锤力F使钉子移动了一段距离S。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人用力推大石头,推而没推动,做了功吗?收到成效了吗?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时,人(手)对冰壶做功了吗?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提力”做
了工吗?收到成效了吗?学生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即移动的距离不是这个“力”产生的)。1、请体验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10本书举过头顶,做
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2、请体验将物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功=力×距离W=FS学生观看,讨论。学生总结并回答。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总结并回答。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回答。3教
学过程日常生活中一些力做功的大小①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②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J③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④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J学生思考例题讲解1、某同学要把重为
60N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板书。学生思考并敢看。教学评估学生课堂习题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
对车做功多少?分析:见课件2、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分析:见课件学生练习,并板演,教师巡视,最后与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板演,给予指正和肯定小结1、物理上的“功
”指什么?2、怎样判断力对物体做功了?3、功如何计算?4、功的单位是什么?布置作业见教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