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功》教学设计5-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DOC
  • 阅读 5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2.000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功》教学设计5-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功》教学设计5-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功》教学设计5-八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doc,共(4)页,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8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3功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简单机械功》第三节《功》。本节安排在“杠杆”“滑轮”之后学习,又安排在“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之后学习,符合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二、学情分析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可以说一切自

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八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情景设置上采用了实验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又通过学生周围的物体让学生设计做功或者不做功的场景,并小组合作说出做功或者不做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创设做功的情境建立概念模型,学生自主探究做功或者不做功的的情境,通过分析得出做功的必要条件和三种不做功的情境。自主学习功的计算式

并通过测量计算出学生举杠铃时对杠铃做的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帮助理解功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基本技能,也符合新课标的的教学理念。我所带的八年级(8)班共42人,整体学生表现比较好动,男生自学能力较差但喜欢做实验,而女生刻苦学习但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本节课对于功的计算式首先采取学生阅读课本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这基础上再把学生男女搭配分组让学生练习计算,展示后其他学生互评,找出问题。使学生真正学会计算。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团队的

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物理的欲望。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推桌子的情境受力分析,知道功的定义。2.小组合作设计做功和不做功的场景,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3.自主学习功的计算式,并根据计算式会计算

做功的多少。4.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测量并计算学生举杠铃时对杠铃做的功,学以致用。5.随堂检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做功的含义。2、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五、媒体使用1.阅读教材找出功的计算式。2.借助媒体展示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六、课

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5min)功的必要条件(3min)创设做功或者不做功的场景(5min)功的计算式(4演示:课前游戏T:三位同学在举杠铃的过程实际是

在对杠铃做功。T:什么是功?引出课题第九章第三节功T:让学生推桌子做实验T:学生补充结束后,教师总结做功的概念。板书:功T:板书: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该力对物体做了功。T:在推讲桌T:思考推力做功了吗?为什么?T:做

功的两个必要条件T:利用身边的物品,创设做功或不做功的场景。T:三种不做功的情境: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T:功与力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学生举杠铃,比一比水的力气大?S:推桌子S:对

推桌子的情境受力分析S:对学生作图进行互评S:推讲桌S:推力不做功,因为桌子没有移动距离。S:有力,且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小组合作创设做功或者不做功的场景S;小组同学展示做功或者不做功的情境S:阅读教材完成内容白板展示概念通过通过举杠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桌子从学生

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直观、清晰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做功或者不做功的情境并理解概念min)功的计算(5min)设计测量并计算举杠铃对杠铃做的功(7min)小结(2min)练习T:W=F/S讲解单位,及单位换算和1J的物理意义。T:根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小组合作T:巡

视,寻找学生中有问题的解题过程T:学生互评结束后,老师总结T:测量课前某同学举杠铃时对杠铃做的功。T:小结T:练习T课后拓展我们知道人在上楼时要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3-6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__

____的乘积2.功的表达式:______变形______,______3.功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符号____4、1J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例1: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T学生间互评多媒体上某同学的解题过程S:小组合作,找出方法S:小组合作上台测量,并计算S: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S:练习小结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找出相应的答案利用手机移动终端,上传作业,互评

小组合作解题同学间互评,加深记忆学以致用,贴近生活,强化练习课堂练习及时反馈(3min)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假设每层楼高为3m,请你测出你的质量并计算出你从1楼上到5楼所做的功.同时利用秒表测出你所用的时间

板书设计9.3功一、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该力对物体做了功。二、做功的必要条件1.有力2.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三、三种不做功的情境1.有力,没有距离2.有距离没有力3.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四、功的计算W=F/S教学

反思1、本节课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实例,让学生个体及小组合作进行理论分析,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同时结合练习进行突破训练,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2、本设计注重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

力,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以此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地位。3、学生在解题能力上有所差异,因此在讲习题中要多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会审题,会找关键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答题能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