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密度》课后反思-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x,共(3)页,16.31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7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密度》课后反思本节课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质量和密度》的第二节《密度》,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这节课是学生在学完质量这个基本概念后又接触的另一个反应物质属性的新的物理量,因此,做好实验建立密度概念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也是今后学习压强和浮力的必要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材地位很重要。在本节授课结束后,各位老师们将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让我知道了这节课的优点和缺点所在。评课之后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本节课的优点:(1)本节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设计了达成
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方式,力求做到使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达到一致。模块中设有跟踪练习与反馈问题,这样小步子快反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学以致用、巩固提升。整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完整、清
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2)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实验中应该测量什么物理量,在测量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尊重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天
性,也给了学生更多尝试、展现、表达的机会,同时提升了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建立密度概念的环节上,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描绘的图像两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3)在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图片、演示实验、
自制教具等激发兴趣、引发质疑,同时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丰富了课堂。学生探究实验器材准备充分、创新,都为探究做好了准备。(4)特别的亮点是,利用自制教具两对体积相同的哑铃,一对木制哑铃,一对铁制哑铃,设计一个小活动,让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举哑铃比赛,结果女同学赢得比赛,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哑铃体积
相同,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质量来区分,由此引出本节课题,这其实与物质另一个特性“密度”有关。本节课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学习评价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适度性有待改进。改进措施:评价机制一直是我教学过程中不太好掌握的一个问题
。根据大家的建议可以增加小组学习评价表,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个方法以前也用过,可能因为表格设计的问题,效果不太理想,所以下一步主要要研究学习评价表应该如何设计?针对哪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2.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待提高。改进措施:真正做到将实验课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结合起来,将实验课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为了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学物理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教学中有计划的改变一些条件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些困难问题,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
思维方法而不是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实践证明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不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就不同。只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感到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快乐。3.课堂上教师代替学生或重复学生
回答问题次数过多,不舍得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发现解答问题。应该尽量让学生独立解决,发现问题主动说出不当之处,这样学生印象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