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4)页,3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6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以本节开始即以歌曲和自然界的声音创设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着重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
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
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材最后安排了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声音与人的密切联系。本章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
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
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五、设计思路本节教学首先利用歌曲和自然界的声音引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
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六、教学准备:乒乓球、橡皮筋、泡沫屑、小鼓、音叉与小槌;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和自然界的声音(师生一起欣赏)。刚刚我们听了美妙的歌声和自然界的声音,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板书。2.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
:声音的产生①许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猜想: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实验)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a.纸张b.直尺c.自己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②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实验)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
实验:“进行猜想: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实验一、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实验二、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实验三、用手握住发声的音叉观察现象.师生合作
演示实验,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摆动是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④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源:物理
学中把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和乐器是如何发声,并师知道记录声音的原理。(2)声音的传播老师讲课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传播①进行猜想: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
验)实验一:上课时,同学们能听到老师上课的声音.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实验二:敲击桌子(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
感觉声音的传播。)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实验三:钓鱼时,水中的鱼儿容易被过路的行人吓跑。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四:(演示):真空可以传声吗?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后,教师归纳:真空不能声:)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③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观看动画演示)声音以波的形式
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3)声速: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②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的有关。④回声的介绍。3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
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④回声4课堂练习(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种类无关(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只要我们听到声音,就有发声体振动C.只要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会立即消失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3)、小宇在观看龙舟赛时,他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传人他的耳朵。(4)、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
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八、板书设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二、声音的传播三、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