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五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x,共(4)页,15.30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6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光的色散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来学习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和看不见的光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容易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安排了观察和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
体验获得感性材料,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各种颜色,而对彩虹之类的现象也会偶然在雨后看到,但却不知是怎样形成的,对其成因可能一知半解,所以本节将通过多个演示小实验,结合多媒体让学生亲自感受光的色散现象,体
会光的三原色的组合应用,并希望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例子的收集,培养学生一定的收集和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了解可见
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3)通过学生收集和查找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查找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
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白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2)难点:色散的形成原因。收集和归纳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课前准备:三棱镜、白光源、喷雾
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演示和探究实验法、讲授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展示跟光的色散现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思考,提出问题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和热情二、光的色散1.太阳光有颜色的吗?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观
察、思考,得到足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结合多媒体演示,得出结论三、色光的混合1.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但大自然色彩斑斓,这又是为什么?2.任意两种或多种单色光混合后将得到什么颜色的光?观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四、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引导学生收集关于红外线的资料,了解其应用的实例2.紫外线:引导学生收集紫外线的主要特性,了解其具体应用的实例通过阅读教材中素材,收集相关资料,并大胆作交流展
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总结希望提升学生本课主要知识,再作适当补充、强调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板书设计: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的现象
2.白光是复色光3.色光三原色:红、绿、蓝(RGB)4.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用于热作用、夜视仪、遥控......(2)紫外线:灭菌、是荧光物质发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