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讲解课件.ppt,共(122)页,588.051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5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讲解本章主要内容退出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CPU存储器数据存储与数字逻辑基础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总线、主板与接口软件系统讨论题1.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顾名思义是一种计算的机器,它是由一系
列电子器件组成—英语名称为Computer。计算机可以对数字、文字、颜色、声音、图形、图像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计算机具有各种计算的能力。当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用计算机语言编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将待处理的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按程序的要求,
一步一步地进行各种运算,直到存入的整个程序执行完毕为止。计算机具有各种计算的能力。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而且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并对运算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决定以后执行什么操作。计
算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各行各业,随时随处产生大量的信息,人们为了高效地获取、传送、检索信息及从信息中产生各种报表数据,必须将信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综上所述,可以给计算机下一个定义:计算机
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1.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方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在大学生活开始时
就知道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如何构建这个知识体系。1.素质培养和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合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具有远大理想抱负;遵纪守法,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团结协作,勤奋向上。(2)文化素质。从人类
一切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科学素质、美学素质。(3)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适应顺境和逆境环境下的自我调整。(4)专业素质。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身体素质。注重锻炼身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应对日常工作及超强度工作的需要。大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自学能力。进入大学要逐步由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向自主获取
知识为主过渡,掌握必要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能力,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为日后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打下基础。(2)自控能力。自我控制约束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进入大学,个人自由空间变大了,自由时间变多了,更需要自我约束控制能力。(3)表达沟通能力。包括书面文字表达
能力和口头与人沟通的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从事计算机领域的工作英语表达能力尤为重要,要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及时了解计算机学科的最新成果,正确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4)创新能力。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
地位,创新是基础。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无论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不具备竞争力。(5)组织能力。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总是要工作在一个团队中,总要涉及到合作问题,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高质量完成合作性工作
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模块。(1)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开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的课程,还有“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和“大学语文”等
。(2)学科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开设数学和电子学方面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3)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分为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
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不同方向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2.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衍生了许多相对独立
的方向和分支。近十年来,计算机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历史上看,在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早期,数学、逻辑、电子学、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是支撑学科发展的主要基础知识。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程序设计与程序语言、数据库系统原理等成为学科的
主要基础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行与分布计算、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开始成为新的学科内容,计算机学科原有的专业设置框架被突破,逐渐形成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之下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新格局
。1.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科学的学科范围跨度很大,包括从理论基础、算法基础到最前沿的学科发展,比如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智能系统、仿生信息学等许多令人兴奋的学科。计算机科学家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设计和实现软件。(2)发明应用
计算机的新方法。(3)发明高效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2.计算机工程(CE)计算机工程是一门关于设计和构造计算机以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研究包括软件、硬件、通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3.软件工程(SE)软件工程是一
门交叉性的工程学科,它是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中,其重点在于大型软件的分析与评价、规格说明、设计和演化,同时涉及管理、质量、创新、标准、个人技能、团队协作和专业实践等。4.信息技术(IT)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满足多种组织对
计算机技术需求的人才。信息技术专业更多地关注于“技术”本身,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且快速发展的学科,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响应着公司或组织的多种日常实践需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现设专业情况: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普通类和藏汉双语类。普通类分为技
术科学与技术(网络方向、数字媒体方向)14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1)•算筹—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产生于约公元600年左右。•计算器(1642年)产生。•1832年由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harlesBabbage,17
92-1871)首先提出了通用数字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并且设计出了第一台由外部指令驱动的计算机。•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eorgeBoole,1824-1898)提出了符号逻辑的思想,数十年后形成了计算机科学软件的理论
基础。•1.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15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2)•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AlanTuring,1912-1954)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模型,探讨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理论上证明了研制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可行性。•1945年,匈牙利出生的美籍数学
家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1903~1958)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这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计算机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又称为通用计算机。长达101页的EDVAC(ElectronicDiscreteVaria
ble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简称)方案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文献.16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3)•1946年,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的计算机ENIAC,这是一台真正
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器件:–18000只电子管(主要元件)–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功耗150千瓦17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平面图(1)18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平面图(2)19埃克特为ENIAC换电子管20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时
代(1965-1970)•第四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1年以后)•四个阶段的比较21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主要特点:–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磁鼓或延迟线–外存储器使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或几万次–软件使用机器语言
或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2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主要特点:–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带、磁盘–计算速度为每秒几十万次–软件使用操作系统,并出现FORTRAN、COBOL等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23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主
要特点:–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软件方面操作更加完善,高级语言进一步发展。会话型高级语言(如BASIC)得到广泛应用2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主要特点:–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半
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软件方面发展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发展为数百种–外部设备丰富多彩,输入输出设备品种多、质量高–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高速公路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更加方便25表1-1计
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件数据处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5千~3万次/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十万~几百万次/秒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第三
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处理数百万~几千万次/秒工业控制、数据处理第四代1970~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上亿条指令/秒工业、生活等各方面2.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和摩尔定律冯·诺依曼
提出“存储程序”的思想;确立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五十多年来,虽然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但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没有变。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1936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为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奠定了基础;•提出图灵测试,
阐述了机器智能的概念。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冯·诺依曼的三个重要设计思想○五大基本部件;○采用二进制数表示指令和数据;○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中,并让计算机自动执行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芯片的性能也随之提高一倍2003年2
月摩尔发表讲话说,摩尔定律至少在未来10年中还能继续发挥作用摩尔定律3.微型机的发展微型机已从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发展到64位机。微型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微型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进入千家万户,真正成为大众化的信息处理工具4.计算
机的发展趋向三合一:三网合一(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线合一(数据线、声频线、视频线)三机合一(电脑、电视、电话)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96年前后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提出未来计算机能与人对话,进入无线网络。具有看、听和说的能力。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办公室,人们都能
够通过对话操纵计算机2001年10月亚太会议上,盖茨提出未来十年,人类将迎来一个既个性化又全球化的数字时代。未来的电脑,会像一张纸那么大,它可以识别每一个人的声音,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自由地与世界交流,再没
有在线与否的限制。在第13届Windows硬体设计会议(2004年5月4日至7日,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举行)上,盖茨又指出1.桌面电脑从32位过渡到64位运算已经近在咫尺。微软将在第四季度推出WindowsXP及Wi
ndowsServer2003的64位元版本。预计到2005年年底,几乎全部芯片将支持64位运算。2.强调了“无缝运算(SeamlessComputing)”的重要性,并表示不管在家或办公,重要的是无论在哪种环境都可随时使用电脑。在这方面,“家庭概念电脑(W
indowsHomeConcept)”可算是无缝计算的典型一例。1.2.1计算机的发展自1946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英文缩写)至今虽然只有60多年的时间,但计算机系统和计算
机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元件制作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计算机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以计算机元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并正在研制第五代。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
器件。ENIAC。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其主要特征是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1.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1年)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的晶体管。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与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年至今)其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5.新一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主要特征是人工智能,它将具有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模式识别能力和推理判
断能力等,突破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限制,提出非冯.诺依曼的体系结构,如神经网络计算机。6.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诞生于1971年,它的诞生和迅速普及是计算机发展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可靠性高、使用环境要求不严格、价格低廉、易
于成批生产等特点。世界上第一台微机是由美国Intel公司年轻的工程师马西安.霍夫(M.E.Hoff)于1971年研制成功的。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把计算机的全部电路做在四个芯片上,即一片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一片320位的随机存取
存储器、一片256字节的只读存储器和一片10位的寄存器,它们通过总线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世界第一台4位微型计算机—MCS-4。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MPU),根据微处理器集成规模和功能,形成了微型计算机的不同
发展阶段。(1)第一代微型计算机1972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8位微处理器Intel8008,它主要采用工艺简单、速度较低的P沟道MOS电路。由它装备起来的计算机MCS-8称为第一代微型计算机。(2)第二代微型计算机第二代微处理器是在1973年
研制成功的,主要采用速度较快的N沟道MOS技术的8位微处理器。代表性的产品有Intel公司的Intel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3)第三代微型计算机第三代微处理器是在1978年研制成功的,主要采用H-MOS新工艺的16位微处理器
。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Intel8086。(4)第四代微型计算机从1985年起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32位微处理器,标志着第四代微处理器的诞生。典型产品有Intel公司的Intel80386。由第四代微处理器装备起来的计算机称为第四代微型计算机。1.2.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
算机是一种能存储程序和数据,并能自动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的机器。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进行信息处理,是因为它能将程序及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并能自动执行程序,我们称之为存储程序原理。要使计算机能自动工作,必须根据要解决的问题
编好程序,并将程序转换成由机器语言指令组成的形式存入内存中,然后以存储程序的首地址启动机器执行第一条指令。以后,计算机便开始自动地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周而复始,直到将该程序执行完毕。以计算3+5=8为例具体说明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过程。要想让计算机计算3+5,首先编写好计算程序
,假设用8086指令系统编写此程序,程序如下:MOVAL,XADDAL,YMOVSUM,ALHLT说明:X,Y,SUM是变量,其存储情况如下:系统把这4条指令组成的程序段存放到存储器中。当把首地址置入程序计数器IP中,便可启动计算机执行该程序,其工作过程如下:
1.取第一条指令并执行(1)取指令并分析指令在取指令机器周期内,取出第一条指令“MOVAL,X”的机器码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该指令的操作码部分经指令译码器分析产生传送操作的信号,“告诉”微操作控制部件本指令将要执行传送操作。与此同时,指令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和形式地址部分经地址形
成器,计算出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1FD40H),目标操作数是内部寄存器AL。在取指令机器周期内还更新IP的内容,为执行下一条指令作好准备。(2)执行指令微操作控制部件接收到来自指令译码器的译码信号“取数和传递”,则转入执行“存储器读机器周期”。在该周期内将完成从地址
为1FD40H的单元中取出X的值是3,并送入寄存器AL中,第一条指令执行完毕,转入执行第二条指令。2.取第二条指令并执行(1)取指令并分析指令从存储单元中取出第二条指令“ADDAL,Y”的机器码并送入IR中,IR中的操作码部分经指令译码器)译码产生“ADD”
的信号有效,同时从寻址方式和形式地址指明的目标操作数是寄存器AL,源操作数是存储器,由地址形成器计算出操作数的存储单元地址为1FD41H。此外为取下一条指令准备IP地址。(2)执行指令微操作控制部件接收到来自ID的译码信号“相加寄存器操作数和存储器操作数”,在此机器周期内
要完成存储器读操作和加法操作。先从1FD41H存储单元中取出Y的值5送到运算器输入端,运算器执行加法运算3+5,得出和8送入AL中。第二条指令执行完毕,故转入执行第三条指令。第三条指令与第一条指令相似,完成的都是数据传送,但传送的方向不同,完成的是存储器写操作,即将AL的内容传送(写)到SUM
的存储单元之中(1FD42H号单元)。第四条指令是停机指令,可在取指令机器周期内完成。综上所述,我们对计算机的自动工作原理作如下概括:从计算机程序员的角度看,计算机自动工作过程是执行预先编写好的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周而复始地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1.1.4
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计算机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三类。2.按计算机的用途分类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类
。3.按计算机的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可分为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以及网络计算机等种类。1.1.5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虽然各类计算机在性能上、用途上、规
模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运算速度快由于计算机是采用高速电子器件组成,因此能以极高的速度工作。目前的巨型机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几百亿次运算,微机也可达到每秒亿次以上。2.计算精度高由于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
因此它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表示数据的位数,即机器字长。字长越长,其精度越高。3.具有记忆能力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计算机把大量的数据和程序存入存储器,并把处理或计算的结果保存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存储器有内存和外存之分,目前,微
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一般可以达到512MB且可以进一步扩展,外存(如硬盘)容量可以达到上百GB。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不仅具有运算能力,还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该执行的指令。5.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计算机内可以存储程序,计算机可以在人们事先编
制好的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地完成各种操作,无需人工干预。1.1.6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在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照应用的领域计算机的用途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计算科学计算又称为数值计算,是指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
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计算。如人造卫星轨迹的计算。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加工、统计、排序、传输、检索、存储、制表等操作,形成有用的信息。据统计,全世界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占全部计算机应用的80%以上。3.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又称为实时控制、
自动控制,所谓过程控制是指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数据,将数据检测、处理后,按最佳值迅速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或自动调节。目前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医药工业等。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
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等。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模拟或部分模拟人类的智能,一般是指模拟人脑进行演绎推理和采取决策的思维过程。6.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商务活动。1.3.1数制计算机处理的
对象就是数据,在计算机中数值,字符、声音、图形、图像等都是数据,那么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有哪些要求?1.数制的概念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叫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人们熟悉十进制数,但除以之外,还有十六进制、十二进制等等。基数:是指该数制中允许选用
的基本数码的个数。如十进制的基数是10。1.2.3编码与数制位权: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码乘以一个与数码所在位置有关的常数,这个常数叫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的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例如,十进制数个位数位置上的位权为100,千位数位置上
的位权为103,小数后第3位的位权为10-3。例如,十进制数1548.3687可以表示成:1548.3687=1×103+5×102+4×101+8×100+3×10-1+6×10-2+8×10-3+7×10-4计算机的
运算基础是二进制,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而不采用十进制,这是因为:(1)二进制的数码0和1,用电子器件极易实现。(2)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简单。(3)二进制数只有两个状态,数字的传输和处理不容易出错,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高。(4)二进制码的两
个符号“0”和“1”正好与逻辑命题的两个值“真”和“假”相对应,为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和程序中逻辑判断提供了便利条件。2.常用的数制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常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在计算机内部一切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形式。为了适应人的习惯,数值型数据在输入
输出设备上则采用人们十分熟悉的十进制。无论是哪一种数制,采用位权表示法的数制有四个重要的特征:①逢R进一(R为基数)。如十进制数逢十进一。②数字的总个数等于基数。如十进制数0—9。③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如十进制最大数字为9。④每个数字都要乘以基数
的幂次,该幂次由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决定。一般地,对于R进制而言,其基数为R,使用R个数字表示数值,其中最大的数字为R-1,任何一个R进制数N:N=anan-1„..a1a0·a-1„„a-m均可表示为如下按权展开式形式:N=anan-1„..a1a0·a-1„„a-m=an×Rn+an
-1×Rn-1+„+a1×R1+a0×R0+a-1×R-1+„„+a-m×R-m(1)十进制(简记符为D)十进制用0,1,2,3,4,5,6,7,8,9十个数码表示数值,采用“逢十进一”计数原则。基数
为10,位权为10i。例如,十进制数5246.376可表示成:5246.376=5×103+2×102+4×101+6×100+3×10-1+7×10-2+6×10-3(2)二进制(简记符为B)二进制用数字0和1表示数值
,采用“逢二进一”计数原则。基数为2,位权为2i。例如,二进制数1011.101可表示成:1011.101=1×23+0×22+1×21+1×20+1×2-1+0×2-2+1×2-3二进制计数方式最本质的东西是每位数计满2时
,向高一位进一,即“逢二进一”。对于二进制数,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数值就扩大2倍,例如:11011.101=10×(1101.1101);反之,小数点向左移一位,数值就缩小2倍。例如:11011.101=1/10×(
110111.01)。二进制数的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则如下:加法运算规则:乘法运算规则:0+0=00×0=00+1=10×1=01+0=11×0=01+1=101×1=1[例1.1](1011)2+(11011)2=?1011+11011100110即:1011+11011=100110相当于十进制
数11+27=38。[例1.2](1001)2×(110)2=?1001×1101001+1001110110即:(1001)2×(110)2=(110110)2相当于十进制数9×6=54。(3)八进制(简记符为Q)
八进制用0,1,2,3,4,5,6,7八个数码表示数值,采用“逢八进一”计数原则。基数为8,位权为8i。例如:(473.25)8=4×82+7×81+3×80+2×8-1+5×8-2(4)十六进制(简记符为H)十六进制用0,
1,2,3,4,5,6,7,8,9,A,B,C,D,E,F十六个数码表示数值,采用“逢十六进一”计数原则。基数为16,位权为16i。例如:(4AF8.94B)16=4×163+A×162+F×161+8×160+9×16-1+4×16-2+B×16-3综上所述可见,各种进位计数
制的基本道理是相同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用到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对它们不十分熟悉而已,但它们之间存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3.各种数制间的相互转换将数由一种数制转换成另一种数制称为数制间的转换。(1)非十
进制转换成十进制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采用“位权法”,即把非十进制数写成各自的按权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运算原则求和,其和值就是转换后对应的十进制数。[例1.3]将二进制数1011101.1001转换成十进制数。
(1011101.1001)2=1×26+0×25+1×24+1×23+1×22+0×21+1×20+1×2-1+0×2-2+0×2-3+1×2-4=64+16+8+4+1+0.5+0.0625=(93.5625)10[例1.4]将八进制数763.24
转换成十进制数。(763.24)2=7×82+6×81+3×80+2×8-1+4×8-2=448+48+3+0.25+0.0625=(499.3125)10[例1.5]将十六进制数B2F转换成十进制数。(B2F)16=B×16
2+2×161+F×160=11×162+2×161+15×160=2816+32+15=(2863)10(2)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等非十进制数的方法是相似的,十进制数转换
非十进制数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将两个转换结果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对应的非十进制数。①十进制整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整数将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采用“除基取余法”。即:将十进制整数及此期间产生的商逐次除以需转换为数制的基数,直到商为零为止,并记下
每一次相除所得到的余数,按从后往前的次序将各余数记作KnKn-1Kn-2„„K0,从而构成转换后对应的非十进制整数。[例1.6]将十进制整数12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整数。2125余数26212310215127123121101则得:(
125)10=(1111101)2[例1.7]将十进制整数125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整数。16125余数16713(D)07则得:(125)10=(7D)16[例1.8]将十进制整数125转换成对应的八进
制整数。8125余数815581701则得:(125)10=(175)8②十进制小数转换成非十进制小数将十进制小数转换为非十进制小数采用“乘基取整法”。即:将十进制小数及此期间产生的积小数部分逐次乘以需转换为数制的基数,直到积的小数部分为零为止或达到一定精度为止,并记下每一次相乘所得到的整
数部分,按照从前往后的次序,将各整数部分记作k–1k-2……k-m,从而构成转换后对应的非十进制小数。[例1.9]将十进制小数0.625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小数。0.625整数部分×163750+62510.000
10(A)则得:(0.625)10=(0.A)16[例1.10]将十进制小数0.62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小数。0.625整数部分×21.25010.25×20.50×21.01则得:(0.625)10=(0.101)2[例1.11]将十进制小数0.625转换成对应
的八进制小数0.625整数部分×85.0005则得:(0.625)10=(0.5)8[例1.12]将十进制小数0.467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0.467整数部分×20.9340×21.86810.868×21.736
10.736×21.4721…………..则得:(0.467)10=(0.0111….)2如果一个十进制数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则应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然后把两者相加便得到结果。[例1.13]将十进制数125.62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因为(125
)10=(1111101)2(0.625)10=(0.101)2所以(125.625)10=(1111101.101)2(3)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由于一位八进制数对应3位二进制数,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于是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之
间的转换比较简单。①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二进制的基数是2,八进制的基数是8,由于8=23,因此,一位八进制数正好相当于3位二进制数;反之,3位二进制数可表示一位八进制数。若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只须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从右向左每3位一组,最高一组不足3位时,在最左端添0
补足3位,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每3位一组,最低一组不足3位时,在最右端添0补足3位,然后,将各组的3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八进制数即可。反之,若将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要把每位八进制数用对应的3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例1.14]将二进制数1101100111.10011转换
成对的八进制数。001101100111.100110154746则得:(1101100111.10011)2=(1547.46)8[例1.15]将八进制数576.32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576.32)8=101111110.011010则得:(576.32)8
=(101111110.01101)2②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由于16=24,因此,一位十六进制数可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若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只须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从右向左每4位一组,最高一组不足4位时,在最左端添0补足,小数部分从左
向右按4位为一组,最低一组不足4位时,在最右端添0补足,然后,将各组的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十六进制数即可。反之,若将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要把每位十六进制数用对应的4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例1.16]将二进制数1101100111.10111转
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001101100111.10111000367B8则得:(1101100111.10111)2=(367.B8)16[例1.17]将十六进制数5FD4.A3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
。(5FD4.A3)16=0101111111010100.10100011则得:(5FD4.A3)16=(101111111010100.10100011)2返回1.3.2码制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为数值型和非数值型两类。数值型数据是指数学中的代数值,具有量的含义,且有正负之分、整数和小数之分。非
数值型数据是指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没有量的含义,如英文字母、数字符号0~9、汉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在计算机中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呢?由于计算机采用二进制,也就是说计算机只识别0和1形式的代码
,所以输入到计算机中任何数值型和非数值型数据都必须转换为二进制代码。1.机器数与真值在计算机中,数值型数据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数值型数据有正、负之分,那么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正、负号的呢?在计算机内部数
值型数据的最高位用来表示数值的正负,这一位称为符号位。规定:用“0”表示“+”号,用“1”表示“﹣”号。在计算机内部数字和正负号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数值型数据的机内表示。我们把这种连同
数字与符号组合在一起的二进制数称为机器数,由机器数所表示的实际值称为真值。如:(00110101)2=(+53)10(10110101)2=(﹣53)102.原码、反码和补码计算机中机器数可以用不同的码制来表示,常用的码制有原码表示法、反码表
示法和补码表示法。设机器字长为n位,最高位为符号位,其余n-1位为数值位。(1)原码表示法原码:最高位为真值的符号(正为0,负为1)其余n-1位为数值位且与真值的数值位相同。数X的原码记为[X]原。例如:假设机器字长8位,二进制数+1011011和﹣1011011的原码分别表示为0101101
1和11011011。注意:在原码表示中,零有两种表示形式,即:[+0]原=00000000,[﹣0]原=10000000原码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与机器字长有关,设机器字长为八位时,最高位为符号位,整数原码表示的范围
为﹣127~+127。即最大数是01111111,最小数是11111111。同理,机器字长为十六位时,整数原码的范围为﹣32767~+32767。[例1.19]假设字长为8,求十进制数+56与﹣56的原码。因
为(56)10=(111000)2所以[+56]原=00111000[﹣56]原=10111000用原码表示一个数简单、直观,与真值之间转换方便。此表示法,对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判别是很方便的,在作乘法或除法
时,把数符号位按位相加后,就得到结果的符号位。但这种表示法对加、减法来说运算比较复杂,不能用它直接对两个同号数相减或两个异号数相加。例如:十进制数“39”与“﹣56”的两个原码直接相加。因为[+39]原=00100111[﹣56]原=
1011100000100111+1011100011011111其结果符号位为1表示是负数,真值为“1011111”,即等于十进制数“﹣95”,这显然是错误的。又如,十进制数“+39”与“+56”的两个原码直接相减:00100111﹣001
1100011101111其机器数为“11101111”,真值为十进制数﹣111,这显然也是不对的。因此为了计算机中方便进行加、减法而引入了反码和补码表示法。(2)反码表示法反码:正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对该数的原码除
符号位外各位取反,即“0”变“1”,“1”变“0”。数X的反码记为[X]反。例如:设机器字长8位,二进制数+1011011和﹣1011011的反码分别表示为01011011和10100100。零的反码表示有两种,即:[+0]反=00000000[﹣0]反=11111111可以验证,任何一个数
的反码的反码即是原码本身。反码通常作为求补过程的中间形式。(3)补码表示法补码:正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最末位加1。即:反码加1。数X的补码记为[X]补。例如:设机器字长8位,二进制
数+1011011和﹣1011011的补码分别表示为01011011和10100101。零的补码表示是唯一的。即:[+0]补=[﹣0]补=00000000。补码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也与二进制数的位数(即机器字长)有关,假设用八位二进制数表示时,
最高位为符号位,整数补码表示的范围为﹣128~+127。用十六位二进制数表示整数补码时的范围为﹣32768~+32767。[例1.20]设字长为8,求十进制数+56与﹣56的补码。[+56]补=[+56]原=00111000[﹣56]原=10111000[﹣56]补=
11001000可以验证,任何一个数的补码的补码即是原码本身。引入补码后,加减法都可以用加法来实现,即减法变为加法来运算,并且两数的补码之“和”等于两数“和”的补码。即:[X+Y]补=[X]补+[Y]补[X﹣Y]补=[
X+(﹣Y)]补=[X]补+[﹣Y]补[例1.21]计算十进制数“39”与“56”之差(39)10﹣(56)10=[39]补+[﹣56]补[39]补=00100111[﹣56]补=1100100000100111+11001
00011101111其结果11101111为补码,对它再进行一次求补运算就得到结果的原码表示形式。即:[11101111]补=10010001则10010001=﹣0010001=(﹣17)10,由于39﹣56=﹣17,所以结果正确。由此可
见,计算机中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化成补码的加法运算,其符号位也参与运算。目前计算机中的加减法运算基本上都采用补码进行运算。返回1.3.3定点数与浮点数在计算机中,参与运算的数据,既有整数,也有小数,那么在计算机内部小数点是如何表示的呢?在计算机系统中,当处理的数值含有小数部分时,计算机并不是采
用某个二进制位来表示小数点,而是用隐含规定小数点的位置来表示。按小数点的位置是否固定,一般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相应地数据具有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两种形式。1.定点数在机器中,小数点位置固定的数称为定点数,定点数根据小数点隐含固定位置不同,又分为定点小数和定点整数。(1)定点小数定点小数
是指小数点隐含固定在最高数值位的左边,符号位右边,参与运算的数是纯小数。记作:X0.X-1X-2……X–m,定点小数在计算机中表示的格式如下:数值位符号位隐含小数点位置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小数点是假想的,并不是机器中真有一个表示小数点的设备。X0X-1X-2······X-m设
机器字长为n位,其中一位是符号位,其余(n-1)位是有效数值位,那么这种定点小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为:﹣0.1111……11~0.1111……11n-1位n-1位即:﹣(1-2﹣(n-1))≤x≤1-2﹣(n-1)若采用补码运算,由于零的补码唯一,规定用1.0000……
00表示﹣1,所以n位字长的定点小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为:﹣1≤x≤1-2﹣(n-1)。在定点小数表示中,机器中运算的数都是绝对值小于1的纯小数。但实际上,参加运算的数不可能都是这样的纯小数,对于绝对值大于1的数,
若直接使用定点小数格式将产生“溢出”,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取一个“比例因子”,将原数据按比例缩小,以定点小数格式表示,得到结果后再按该比例扩大,得到实际的结果。例如,有一数为110.1001将其乘以2–3,得
:110.1001×2–3=0.1101001这样,该数就通过比例因子2–3缩小为小于1的数。(2)定点整数定点整数是指小数点隐含固定在整个数值的最右端,符号位右边所有的位数表示的是一个纯整数。记作:XnX
n-1Xn-2……X1X0,定点整数在计算机中表示的格式如下:数值位符号位隐含小数点位置在定点整数表示中,机器中运算的数都是绝对值大于1的整数,并且都是绝对值在一定范围内的整数,,对于绝对值超出该范围或参与运算的数是小数,我们就不能直接使用定点整数格式表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选取一个“
比例因子”进行调整。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小数点是假想的,并不是机器中真有一个表示小数点的设备。XnXn-1Xn-2······X0n位字长(其是一位是符号位)的定点整数(补码)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为:﹣2n-1≤X≤2n-1﹣1定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非常有限,计算机做定点运
算时,很容易溢出。溢出是计算结果超出字长表示范围的现象,它使计算机的运算发生错误。无论是定点小数或定点整数,由于小数点都固定在一个位置,所以机器在运算时不必对位,可以直接进行加减运算。实现这种运算方法的电路都比较简单,但表示数的范围受到限制
,缺乏灵活性,且为了防止“溢出”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因子”,对运算前后的数据按比例因子折算,使用也不方便。2.浮点数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不固定、根据需要而浮动的数,它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定点数所能表示的范围非常有限,在许多场合下是不够用的,浮点
数表示法可以扩大数据的表示范围。在计算机中通常把浮点数分成阶码和尾数两部分来表示,其中阶码一般用补码定点整数表示,阶码用于表示该数的小数点位置,尾数一般用补码或原码定点小数表示,尾数用于表示数据的有效位。一个数N用浮点数表示可以写成:N=M×RE
其中M表示尾数,E表示指数,R表示基数。基数一般取2、8、16。一旦计算机定义好了基数值,就不能再改变了,因此,基数在浮点数中不用表示出来,是隐含的。浮点数的格式多种多样,在设计时,阶码和尾数占用的位数可以灵活地设定,由于阶码确定数的表示范围,而尾数确定数的精度,所
以当字长一定时,分配给阶码的位数越多,则表示数的范围越大,但分配给尾数的位数将减少,从而降低了表示数的精度,反之,分配阶码的位数减少,则数的表示范围将变小,但尾数的位数增加,从而使精度提高。例如,某计算机字长为32位,用4个字节表示浮点数,阶码部分为8位补码定点整数,尾数部分
为24位补码定点小数,基数为2,如下图所示。31302423220阶码部分尾数部分阶符阶码尾符尾数为了提高精度通常其尾数的最高位必须是非零的有效位,这称为浮点数的规格化形式。由于其阶码为8位,由阶码最大值为27﹣1=(127)10,阶码最小值为﹣27=(﹣128)10,这样格式
所表示数的范围为:﹣1×2127~(1﹣2﹣23)×2127由此可见,浮点数的表示范围要比定点数大得多,但也不是无限的,当计算机中参与运算的数超出了浮点数的表示范围时称为溢出。如果一个数的阶码大于计算机所能表示的最大阶码,则称为上溢;反之,若小于最小阶码,则称为下溢。上溢时计算机将停止运算,转溢出
中断处理程序进行溢出处理;下溢时计算机将该数作为机器零来处理,即把该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全置成零,但仍能进行运算。1.3.4信息编码信息编码是指对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各种非数值型数据用二进制数进行编码的方式。所谓编码就是用若干位二进制代码,选择一定的组合原
则来表示组成信息的各种符号。根据不同的用途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方案,常用的有ASCII码、BCD码、汉字编码和数据校验码。1.ASCII码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为国际标准,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字符编码。字符是计算机中使用最多
的非数值型数据,是人与计算机进行通信、交互的重要媒介。ASCII码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编码方案,常用的是7位码方案。7位ASCII码是用七位二进制数进行编码的,可共表示27=128个字符。ASCII码的每个字符用7位二进制码表示,其排列次序为b6b5b4
b3b2b1b0。通过查ASCII码表可以找到数字、运算符、标点符号以及控制字符等字符与ASCII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小写字母“g‖的ASCII码为1100111;ASCII码0110011对应的字符是数字“3”。字符0~9十个数字字符的ASCII码的高3位编码(b6b5b
4)为011,低4位为0000~1001。当去掉高3位的值时,低4位正好是0~9的二进制数形式。这样编码既满足正常的排序关系,又有利于完成ASCII码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字母A~Z的编码值为65~90(1000001~1011010
),小写英文字母a~z的编码值为97~122(1100001~1111010),大、小写字母编码差别仅表现在b5位的值为0或1,对应大、小写英文字母ASCII码值十进制形式相差32,因此大、小写英文字母之间的编码转换非常便利。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字符ASCII
码在计算机内实际是用八位二进制代码表示的,一个字符占一个字节存储空间,一个字节中的ASCII码表示如图1.5所示。奇偶校验位有效编码位ASCII码的最高位b7作为奇偶校验位。所谓奇偶校验,是指在代码传送过程中用来检验是否出现错误的一种方法,一般分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例如,奇(偶
)校验规则为:若7位ASCII码中“1”的个数为奇(偶)数,则校验位置“0”,否则置“1”。注意,校验位仅在信息传输时有用,在对ASCII码进行处理时校验位被忽略。b7b6b5b4b3b2b1b02.BCD码BCD码又称8421码,是一种二——十进
制的编码,它使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由于4位二进制数可表示16种状态,只取前10种状态0000~1001来表示十进制数码0~9,从左到右每位二进制数的权分别是8、4、2、1,因此又叫8421码。这种编码既具有二进制
形式,又具有十进制的特点,它是逢“十”进位的。BCD码十个不同的码分别是: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这十个码分别代表十进制数码0、1、2、3、4、5、6、
7、8、9。BCD码很直观,可以很容易实现与十进制的转换。对于多位十进制数,可以直接使用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编码表示。例如:十进制数258对应的BCD码001001011000;反之,BCD码10
0110000111001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9872。3.汉字编码计算机在处理汉字信息时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由于汉字数量大,字形复杂,同音字多,所以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内部处理、存储和输出都使用不同的编码。如汉字输入码、汉字机内
码、汉字交换码、汉字字形码以及汉字地址码等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在处理汉字时,不同环节使用不同的编码,并根据不同的处理层次和不同的处理要求,要进行一系列的汉字代码转换。从汉字输入到最终的汉字输出的转换过程如下图所示。汉字汉字输入设备输入管理模块汉字库
输出设备汉字输入码国标码汉字机内码汉字字形码(1)汉字输入码是为方便人工通过输入设备输入汉字而设计的代码。主要有:区位码、智能ABC码、五笔字型码等。(2)汉字交换码(又称为国标码)用于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信
息交换的汉字代码。我国的国标GB2312-80制定了汉字交换码的标准。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字符编码。根据汉字使用频率的高低、构词能力强弱、实际用途的大小划分为两级汉字,一级汉字3755个
,二级汉字3008个。一级汉字按拼音顺序排列,同音汉字按笔画顺序排列;二级汉字按部首顺序排列。国标码字符集中的任何一个汉字或图形符号都用两个7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在计算机中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0,剩余7位为GB2312-80二进制编码。(3)汉字机内码是
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汉字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统一使用的代码。也称汉字内码。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一种为两字节机内码,俗称变形国标码。即:这种格式的机内码是将国标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置1得到的。其最大优点是机内码表示简单,和交换码之间有明显的
对应关系。即:机内码=国标码+8080H(4)汉字字形码是指汉字字库中存储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码,它主要用于汉字输出(打印、显示等)时产生的汉字字形。有两种显示字形的方法:矢量字符和点阵字符。一个汉字系统所允许使用的全部汉字的汉字字形编码称为“汉字库”,存放于系统的
汉字字形库的存储器中。1×××××××1×××××××在通用汉字系统中,广泛以点阵的方式形成汉字,这时的汉字字形码是汉字点阵字形的代码,以点阵形式组成的汉字字形码,由于点阵规格的不同,又分为16×16、24×24、32×32、48×48,甚至更多点阵的汉
字库。对于16×16的点阵字形,字形码为32个字节(16×16÷8=32)每个汉字占32B,那么16×16点阵汉字字库(包括一、二级汉字6763个)共占230KB左右。(5)汉字地址码是指汉字字形码在汉字字库中存放
位置的代码,即字形信息的地址。需要向输出设备输出汉字时,必须通过地址码,才能在汉字库中取到所需的字形码,最终在输出设备上形成可见的汉字字形。由于汉字字形信息都是按一定顺序连续存放在存储器中。因此,汉字地址码一般是连续有序的,并且与
汉字机内码间有着简单的换算关系。1.3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Computerhardware)主要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部件组成。◆软件(Computersoftwa
re)它包括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种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资料。◆裸机脱离软件的计算机硬件称“裸机”。硬件是软件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软件是人与硬件之间的界面。操作员(人)应用软件支撑软件系编译程序统……..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
构1.4.1逻辑代数计算机之所以具有逻辑处理能力,是由于计算机中使用了实现各种逻辑功能的电路,逻辑代数是进行逻辑电路设计的数学基础。逻辑代数是1847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首先创立的,所以有时又叫布尔代数
。逻辑代数与普通代数有本质的区别,逻辑代数表示的不是数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而且逻辑关系,逻辑代数中的0和1,不是数量的0和1,它只代表所要研究问题的两种可能性或两种稳定的物理状态。它是分析和设计逻辑电路的基本数学工具。1.4逻辑
代数与逻辑电路基础1.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逻辑电路具有输入和输出间的逻辑关系,为了对输入和输出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数学表达和演算,所以提出了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两个术语。一个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A,B为输入,F为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
逻辑关系为F=f(A,B)。AFBA,B,F为逻辑变量F=(A,B)为逻辑函数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的逻辑取值,只取两个值0和1,通常称为逻辑0和逻辑1。F=f(A,B)2.逻辑运算逻辑变量之间的运算,称为逻辑运算。它包
括三种基本运算: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通过这三种基本运算,可推导出其它逻辑运算,如异或运算等等。(1)逻辑与运算逻辑与又称为逻辑乘,通常用“·”表示。运算规则为:0·0=0读成0与0等于00·1=0读成0与1等于01·0=
0读成1与0等于01·1=1读成1与1等于1即:与运算表示,只有参加运算的逻辑变量都同时取值为1时,其与运算结果才等于1。现在举例说明与运算的物理意义。如某学校用电,只有当学校电源总闸和教学楼分闸同时接通,教室里才有电使用。(2)逻
辑或运算逻辑或又称逻辑加,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或运算的运算规则如下:0+0=0读成0或0等于00+1=1读成0或1等于11+0=1读成1或0等于11+1=1读成1或1等于1可见,在给定的逻辑量中,只要有一个为1,逻辑或的结果就为1。逻辑或的这种作用,在日常
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例如,房间里有一盏电灯,为了使用方便,装了两个开关,这两个开关并联,显然,任何一个开关接通或两个开关同时接通电灯都会亮。注意:逻辑加与算术加法的运算规律不完全相同。要特别注意,1+1=1。(3)逻辑非运算逻辑非运算在普通代数中是没有的。在逻辑量
上方加横线,“—”表示非。其运算规则为:0=1读成非0等于1;1=0读成非1等于0例如室内电灯,不是亮就是灭,只有这两种可能。(4)异或运算异或运算通常用符号“”表示,它的运算规则为:00=0读成0同0异或,结果为001=1读
成0同1异或,结果为110=1读成1同0异或,结果为111=0读成1同1异或,结果为0在给定的两个逻辑量中,只要两个逻辑量的值相同,异或运算的结果就为0;只有相异时,结果才为1。+++++注意,当两个多位的逻辑量进行逻辑运算时,只在对应位之间按上述规律进行逻辑
运算,不同位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也就不存在算术运算中的进位或借位问题。例如:11011000+0101111011011110返回1.4.2逻辑电路和逻辑设计基础1.逻辑电路基础能实现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
逻辑门电路(简称门电路),常用的门电路有“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由基本门电路可以按逻辑设计组合成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电路,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译码器、半加器、全加器等等。(1)“与”门实现“与”运算的单元电路叫“与”门。“与”门的逻辑符号如图所示
:AF=ABB其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AB例如A=1,B=0,则F=AB=1·0=0&(2)“或”门实现“或”运算的单元电路叫“或”门。“或”门的逻辑符号如图所示:AF=A+BB其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A+B。例如A=0,B=0,则F=A+B=0+
0=0。(3)―非”门实现“非”运算的单元电路叫“非”门,或叫反相器。“非”门的逻辑符号如图所示:AF=A其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A。例如A=1,则F=A=0。1≥1(4)“与非”门―与非”门是由“与”门和“非”门两个单
元电路组合而成的逻辑电路,用以实现“与非”运算。―与非”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AB,其逻辑结构和逻辑符号如下图所示。AABF=ABAAF=ABBB例如,若A=1,B=0,则F=AB=1·0=1。(5
)―或非”门―或非”门是由“或”门和“非”门两个单元门电路组合而成,用以实现“或非”运算。“或非”门逻辑表达式为:F=A+B,其逻辑结构和逻辑符号如下图所示。AA+BF=A+BAF=A+BBB例如,若A=1,B=0,则F=A+B=1+0=0。≥111&≥1&(
6)“异或”门“异或”门是由“非”门、“与”门和“或”门逻辑组合而成的逻辑电路。用以实现“异或”运算。具有两个输入端的“异或”门由两个“非”门,两个“与”门和一个“或”门组合而成。其逻辑函数表达式为:F=AB=AB+AB,异或门的逻辑符
号如下图所示。AF=ABB对于给定的输入A和B,可以得出F=AB。例如:若A=1,B=0,则F=AB=AB+AB=1·0+1·0=1+=1+++2.逻辑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逻辑组合电路的分析是指找出组合电路逻辑功能的过程,而设计则是指按照给定的具体逻辑问题,求出简单的逻辑电路的过程。
(1)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分析逻辑组合电路的目的是找出其逻辑功能,既然逻辑组合电路的输出为一逻辑函数,那么用真值表来表示电路功能就最为直观了。由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组合电路的分析,通常先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由输入到输出逐级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然
后对其进行化简,进而得到最简的逻辑表达式,有时也用真值表来直观表示电路的逻辑功能。(2)逻辑设计方法与步骤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是要按照给定的逻辑问题,设计出能实现其逻辑功能的电路。逻辑组合电路设计的步骤如下:①描述逻辑电路应具备的逻辑功能②构造真值表:构造能够实现逻辑电路的
逻辑功能的真值表。要列真值表首先得对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把事件的起因定为输入变量,把事件的结果作为输出逻辑函数;其次要对逻辑变量赋予输入量各种组合值,用逻辑0和1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状态;再根据给定事件的因果关系给出逻辑函数的值。③写逻辑函数表达式:即根据真
值表写出相应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并进行化简。④根据简化的逻辑函数表达式画逻辑图。1.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5.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计算机是一种按着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来实现数据输入、
运算、数据输出等一系列基本操作。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按一定结构组成的设备,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硬件虽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但都有其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不
断地改进完善,其性能成倍地提高。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从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工作方式、应用领域和价格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基本结构仍一直沿袭冯.诺依曼传统的框架。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研制了EDVAC计算机,他提出了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
出设备,并描述了五大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还提出了“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两个重要基本思想。“采用二进制”就是计算机中的数据和指令均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存储程序”就是将程序事先存入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自动地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分析后执行。目前大多数计算机都采用冯.诺依
曼体系结构,都属于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1.运算器(ArithmeticUnit)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主要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实现逻辑判断。ALU主要完成加
、减、乘、除等四则运算以及与、或、非、移位等逻辑运算,寄存器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或运算结果。运算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运算速度,其单位是MIPS。2.控制器(ControlUnit)控制器的作用是指挥整个
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时序电路和微操作控制电路组成,程序计数器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其内容存放预将执行的指令在内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使得控制器
能依次读取指令。指令寄存器在指令执行期间暂时保存正在执行的指令。指令译码器用来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译码,产生的译码信号识别了该指令要进行的操作,并传送给微控制部件,以便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时序控制电路用来生成时序信号
,以协调在指令执行周期内部件的工作。微操作控制电路用来产生各种控制操作命令。控制器和运算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即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它是计算机的核心。3.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和存储部件,用
来存储数据和程序。按功能存储器一般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1)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储器也称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目前内存由半导体存储器所组成,它直接与运算器
和控制器相连接。内存特点: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较小,价格相对外存高等。按存取方式内存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RAM是一种读写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
正在执行的程序及所需的数据。RAM存取速度快,但它只是临时存储信息,即加电记忆信息,一但断电RAM中的信息立即丢失。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而不能重新写入和修改,其信息是制作时用专门仪器写入的。计算机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丢失。ROM常用来存放一些专用固定的程序、数据
和系统配置软件。如磁盘引导程序、自检程序、I/O驱动程序等。内存由若干存储单元组成,为了区别不同的存储单元,一般从“0”开始对存储单元进行连续编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号码,我们把它称为存储单元的地址。每个存储单元能存放一个二进制数,或
一条由二进制编码表示的指令。如下图所示:每个存储单元由若干位二进制位组成,“位”(bit)是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单位,一位可存储一位二进制数,8位二进制代码称为一个字节(Byte,简称B),字节是计算机中数据处理和存储容
量的基本单位。1K=1024B1GB=1024MB1MB=1024K1TB=1024GM一个存储单元中存入的信息称为一个“字”,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小型机或微型机的字长一般为16位或32位,计算机的字长越长,其精确度越高。存储器所包含的存
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容量,现在微机内存容量大多在兆字节以上。(2)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内存由于技术及价格等原因,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纳所有的系统软件及各种用户程序,因此,计算机系统都配置外存。外存又称为辅助存储器,它是内存的扩充。外存特点:存储容量大、价格低、但存取速度较慢,不能与CPU直接交换信息
等。一般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暂时不用的程序、数据和结果,需要时可成批地和内存进行信息交换。目前常用的外存有磁盘(软盘、硬盘)、光盘、磁带等。外存容量一般用KB、MB、GB、TB来表示。4.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它是外部与计算机交换信息的渠道,用户
通过输入设备将程序、数据、操作命令等输入计算机,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或打印出来。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和语音输入装置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声音播放装置等。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