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仿真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共(12)页,249.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3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仿真检测(三)(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
测出引力常量为GB.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解析:选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故A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伽利略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D错误。2.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
,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解析:选C根据玻尔的原子跃迁公式hcλ=Em-En可知,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值越大,辐射光的波长越短,从图中可看出,能量差值最大的是E3-E1,辐射光的波长a最短,能量差
值最小的是E3-E2,辐射光的波长b最长,所以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的是a、c、b,C正确。3.如图所示,一个“房子”形状的铁制音乐盒静止在水平面上,一个塑料壳里面装有一个圆柱形强磁铁,吸附在“房子”的顶棚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已知顶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塑料壳和磁铁
的总质量为m,塑料壳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壳对顶棚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B.顶棚斜面对塑料壳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mgcosθC.顶棚斜面对塑料壳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为mgD.磁铁的磁性若瞬间消失,塑料壳不一定会往下滑动解析:选D
圆柱形强磁铁受到重力mg、音乐盒的吸引力F、音乐盒的支持力N、以及静摩擦力f,受力平衡,则有:N=mgcosθ+F,f=mgsinθ,由于是静摩擦力,不是μmgcosθ,故A、B错误;圆柱形强磁铁和塑料壳整体静止,受力平
衡,则顶棚斜面对塑料壳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和F的合力,故C错误;磁铁的磁性若瞬间消失,若mgsinθ≤μmgcosθ,则塑料壳不会往下滑动,故D正确。4.(2016·湖南省十三校联考)小型登月器连接在航天站上,一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半径的3倍,某时刻,航天站
使登月器减速分离,登月器沿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登月,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完成科考工作后,经快速启动仍沿原椭圆轨道返回,当第一次回到分离点时恰与航天站对接,登月器快速启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过程中航天站保持原轨道绕月运行。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
半径为R,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登月器可以在月球上停留的最短时间约为()A.4.7πRgB.3.6πRgC.1.7πRgD.1.4πRg解析:选A设登月器和航天站在半径为3R的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为T,因其绕月球作圆周运动,所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GMmr2=m4π2rT2,r=
3RT=2πr3GM=6π3R3GM,在月球表面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GM=gR2所以T=6π3Rg,①设登月器在小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1,航天站在大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2。对登月器和航天站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分别有T23R3=T122R3=T223R3②为使登
月器仍沿原椭圆轨道回到分离点与航天站实现对接,登月器可以在月球表面逗留的时间t应满足t=nT2-T1③(其中,n=1、2、3、„)...联立①②③得t=6πn3Rg-4π2Rg(其中,n=1、2、3、„)当n=1时,登月器可以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最短,即t=
4.7πRg故选A。5.如图,发电机的电动势e=678sin100πtV,变压器的副线圈匝数可调,触头P置于a处时,用户的用电器恰好得到220V的电压,R表示输电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的频率为50HzB.电压表V2的示数
为220VC.电压表V1的示数为678VD.当用户的用电器功率增加时,要保持用户仍得到220V的电压,触头P应向上滑解析:选AD变压器只改变电压,不会改变频率,故频率为f=50Hz,故A正确;电压表V2的示
数为用户和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值的和,大于220V,故B错误;电压表V1测量的是有效值,故示数为U=6782V,故C错误;当用户功率增大时,由P=UI可知,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增大,故损失电压增大,用户得到的电压将减小,要保持用户仍得到220V的电
压,必须使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故由U1U2=n1n2可知触头P应向上滑,故D正确。6.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O~x2段是对称的曲线,x2~x3是直线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处电场强度最大B.x
2~x3段是匀强电场C.x1、x2、x3处电势φ1、φ2、φ3的关系为φ1>φ2>φ3D.粒子在O~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x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BC根据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Ep=qφ,场强与电势的关
系:E=ΔφΔx,得:E=1q·ΔEpΔx由数学知识可知Ep-x图像切线的斜率等于ΔEpΔx,x1处切线斜率为零,则x1处电场强度为零,故A错误。由图看出在O~x1段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减小,由上式知场强减小,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做非匀变速运动。x1~x2段图
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场强增大,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做非匀变速运动。x2~x3段斜率不变,场强不变,即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强电场,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D错误;根据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Ep=qφ,因粒子带负电
,q<0,则知电势能越大,粒子所在处的电势越低,所以有:φ1>φ2>φ3。故C正确。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ABCD中BC为14圆弧,圆弧半径为R,CD部分水平,末端D点与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逆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上A点由静
止释放,A到C的竖直高度为H,则()A.滑块在传动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动带速度v无关B.小滑块不可能返回A点C.若H=4R,滑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大小为8mgD.若H=4R,皮带速度v′=2gR,则物块第一次滑上传动带,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9mgR解析
:选AD由于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动,可知滑块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一直做减速运动,当滑块速度恰好等于0时,向右运动的距离最大,该距离与传送带的速度无关,故A正确;滑块在传送带上先向右减速,然后在传送带上向左做加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速度足够大,则滑块向左
一直做加速运动时,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滑块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与滑上传送带的速度大小相等,可以达到A点,故B错误;若H=4R,滑块经过C点时的速度:v=2gH=2g×4R=22gR,滑块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
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所以:FN-mg=mv2R,得:FN=9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压力大小为9mg,故C错误;选择向右为正方向,设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滑块的加速度:a=-μmgm=-μg,滑块的速度为-2gR时,所
用的时间:t=Δva=Δv-μg=-2gR-22gR-μg=32gRμg滑块的位移:x1=vt+12at2代入数据得:x1=3Rμ这段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2=v′t=-2gR·32gRμg=-6Rμ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Δx=x1-x2=3Rμ--6Rμ
=9Rμ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Q=fΔx=μmg·9Rμ=9mgR故D正确。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正方形线框,线框的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线框的右边刚好与虚线AB重合,虚线的右侧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为B,线框通过一水平细线绕过定滑轮与一质量为M的悬挂重物相连,重物离地面足够高,现由静止释放线框,当线框刚好要完全进入磁场时加速度为零,则在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A.线框的最大速度为M+mgRB2L2B.当线框的速度为v(小于最大速
度)时,线框的加速度为g-B2L2vMRC.当线框的速度为v(小于最大速度)时,细绳的拉力为MmgR+B2L2vM+mRD.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BL2R解析:选CD当线框刚要完全进入磁场时线框的速度最大,这时B2L2vmR=Mg,因此线框的最大速度
为vm=MgRB2L2,故A错误。当线框的速度为v(小于最大速度)时,Mg-B2L2vR=(M+m)a,解得加速度a=MgM+m-B2L2vM+mR,故B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Mg-T=Ma,解得绳子的拉力为T=MmgR+B2L2vM+mR,故C正确。线框进入磁场的过
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q=It=ΔΦR=BL2R,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7分)9.(6分)某些固体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产生形变,其电阻率也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现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x的压阻效应。已知Rx的阻值变化范围为几欧到几十欧,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A.电源E(3V,内阻约为1Ω)B.电流表A1(0.6A,内阻r1约为1Ω)C.电流表A2(0.6A,内阻r2=5Ω)D.开关S,定值电阻R0(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电阻Rx的阻值,请
将电流表A2接入虚线框内并画出其中的电路图。(2)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S,记下电表读数,A1的读数为I1,A2的读数为I2,则Rx=________(用字母表示)。(3)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然后让力反向从
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最后绘成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当F竖直向下(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可得Rx与所受压力F的数值关系是Rx=________。(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解析:(1)由于题目中没有电压表,为了比较准确测量电阻Rx,知
道电流表A2的阻值,所以用电流表A2作为电压表使用,电流表A1在干路上,即可求出电阻Rx的阻值。电路图的设计如图所示。(2)根据串并联和欧姆定律得:I2r2=(I1-I2)Rx,Rx=I2r2I1-I2。(3)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压力方向改变,其阻值不变,其电阻与压力关系为一次函数
,由图像可得:Rx=16-2F。答案:(1)图见解析(2)I2r2I1-I2(3)16-2F10.(9分)如图甲为研究“转动动能与角速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转盘(转轴水平)、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
点计时器(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重锤、游标卡尺、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乙所示,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直径d为________cm;(2)将悬挂铁锤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后,绕在转盘边缘上,纸带一端
固定在转盘上,使得转盘与纸带不打滑,设纸带厚度不计,接通电源,释放重锤,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O、A、B、C„各点为连续打出的点迹,则由图丙中数据可得,打下点迹D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D=____________rad/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下表为各点对应的转动动能E
k和角速度ω值,请你猜想转动动能Ek和角速度ω满足的关系式为Ek=____________(填准确的表达式)。计数点ABC„E转动动能Ek(J)0.00100.00390.0089„0.024角速度ω(rad/s)4.07.911.9„19.7解析:(1)游标卡尺主尺部分读数为
5.0cm,游标读数为0.05×6=0.30mm=0.030cm,所以最终读数为5.0cm+0.030cm=5.030cm。(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
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D=0.0249-0.00892×0.02m/s=0.40m/s,根据v=ωr得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D=0.40.0251rad/s=15.9rad/s。(3)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当转盘的
角速度增大为原来2倍时,转盘的转动动能Ek是原来的4倍,得到关系为:Ek=kω2。当转盘的角速度增大为原来4倍时,转盘的转动动能Ek是原来的16倍,得到Ek与ω2成正比,则有关系式为:Ek=kω2。k是比例系数。将任一
组数据比如:ω=4rad/s,Ek=0.001J,代入得到:k=6.25×10-5J·s/rad,所以转盘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是:Ek=6.25×10-5ω2J。答案:(1)5.030(2)15.9(3)6.25×10-5ω2J11.(12分)
如图所示,质量M=5kg的木板A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0=12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在其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B。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6,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物
块可看作质点,木板足够长,取g=10m/s2)试求:(1)放上物块后木板发生的位移;(2)物块与木板之间产生的摩擦热。解析:(1)可知F=μ1Mg=30N放上物块之后的木板F-μ2mg-μ1(M+m)g=Ma1物块μ2
mg=ma2两者速度相等a2t1=v0+a1t1解得t1=2s可知速度相同时v=8m/s2s内木板发生位移为x1=v0+v2t1=20m二者共速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μ1(M+m)g-F=(M+m)a3一起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2=va3=8s减速过程木板发生位移为x2=v2t2=32
m木板发生位移为x=x1+x2=52m。(2)在第一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x物=v2t1=8m物块与木板间产生的摩擦热为Q=μ2mg(x1-x物)=48J。答案:(1)52m(2)48J12.(20分)如图所示,金属导轨MNC和PQD,MN与PQ平行且
间距为L,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N、Q连线与MN垂直,M、P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光滑直导轨NC和QD在同一水平面内,与NQ的夹角都为锐角θ。均匀金属棒ab和ef质量均为m,长均为L。ab棒初始位置在水平导轨上与NQ重合;ef棒垂直放在倾斜导轨上,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较小),由导轨上
的小立柱1和2阻挡而静止。空间有方向竖直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两金属棒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不计所有导轨和ab棒的电阻,ef棒的阻值为R,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忽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重力加速度
为g。(1)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给ab棒一个垂直于NQ、水平向右的速度v1,在水平导轨上沿运动方向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ef棒始终静止,求此过程ef棒上产生的热量;(2)在(1)问过程中,ab棒滑行距离为d,求通过ab棒某横截面
的电量;(3)若ab棒以垂直于NQ的速度v2,在水平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并在NQ位置时取走小立柱1和2,且运动过程中ef棒始终静止。求此状态下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及此磁场下ab棒运动的最大距离。解析:(1)设ab棒的初动能为Ek,ef棒和电阻R在此过程产生热
量分别为W和W1,有:W+W1=Ek①;且W=W1②由题意有:Ek=12mv12③得:W=14mv12④(2)设在题设的过程中,ab棒滑行的时间为Δt,扫过的导轨间的面积为ΔS,通过ΔS的磁通量为ΔΦ,ab棒产生的
电动势为E,ab棒中的电流为I,通过ab棒某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有:E=ΔΦΔt⑤且ΔΦ=BΔS⑥I=qΔt⑦又有I=2ER⑧由图所示,ΔS=d(L-dcotθ)⑨联立⑤~⑨,解得:q=2BdL-dcotθR⑩(3)ab棒滑行距离为x时,ab棒在导轨间的棒长度
为:Lx=L-2xcotθ⑪此时,ab棒产生的电动势为:Ex=Bv2Lx⑫流过ef棒的电流为:Ix=ExR⑬ef棒所受安培力为:Fx=BIxL⑭联立⑪~⑭,解得:Fx=B2v2LR(L-2xcotθ)⑮有⑮式可得,Fx在x=0和B为最大值Bm时有最大值F1。由
题意知,ab棒所受安培力方向必水平向左,ef棒所受安培力方向必水平向右,使F1为最大值的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图中fm为最大静摩擦力,有:F1cosα=mgsinα+μ(mgcosα+F1sinα)⑯联立⑮⑯,得:Bm=
1Lmgsinα+μcosαRcosα-μsinαv2⑰Bm就是题目所求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该磁场方向可竖直向上,也可竖直向下。由⑮式可知,B为Bm时,Fx随x增大而减小,x为最大xm时,Fx为最小值,如图乙,可知F2cosα+μ(mgcosα+F2
sinα)=mgsinα⑱联立⑮⑰⑱,得:xm=μLtanθ1+μ2sinαcosα+μ。答案:(1)14mv12(2)2BdL-dcotθR(3)1Lmgsinα+μcosαRcosα-μsinαv2μLtanθ1+μ2sinαc
osα+μ三、选考题(共15分,请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多答则按所答的第一题评分)物理——选修3-3](15分)13.(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较暗的房间里,看到透
过窗户的“阳光柱”里粉尘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绝热膨胀时,其内能不变C.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越大E.在太空中水滴成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的表现(2)(10分)如图所示,A、B两个气缸中装有体积均为10L
、压强均为1atm(标准大气压)、温度均为27℃的空气,中间用细管连接,细管容积不计。细管中有一绝热活塞,现将B气缸中的气体升温到127℃,若要使细管中的活塞仍停在原位置。(不计摩擦,A气缸中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A气缸截面积为500cm2)(ⅰ)求A中活塞应向右移动的
距离;(ⅱ)A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解析:(1)布朗运动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所以粉尘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选项A正确;绝热膨胀过程不吸收热量,但对外做功,故内能减少,选项B错误;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
量守恒定律,但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C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越大,选项D正确;在太空中水滴处于失重状态,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滴成球形,选项E正确。。(2)(ⅰ)设初状态A、B气缸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分别为T1、V1、p1,末状态A、B气缸中气
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分别为TA、VA、pA,TB、VB、pBB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有:p1T1=pBTBA气体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AVA细管中的活塞仍停在原位置,有:pA=pB而,VA=V1-xS代入数据,以上四式联立解得:x=0.05m=5cm
;(ⅱ)活塞向右移动过程中,外界对气体A做功,A的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要放出热量。答案:(1)ADE(2)(ⅰ)5cm(ⅱ)见解析物理——选修3-4](15分)14.(1)(5分)一列简
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B.该波的波速大小为1m/sC.经过0.3s,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0.3mD.A、B两点的速度有可能相同E.若此
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4Hz(2)(10分)如图所示,为玻璃材料制成的一棱镜的截面图,AEFB为四分之一圆弧,BCDO为矩形,一细光束从圆弧的中点E沿半径射入棱镜后,
在圆心O点恰好发生全反射,经CD面反射,再从圆弧的F点射出,已知,OA=a,OD=24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ⅰ)从F点射出的光线与法线夹角的正弦值;(ⅱ)从F点射出的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解析:(1)由A质点的振动图像读出该时刻质点A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由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
方向的关系,可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波长为λ=0.4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为T=0.4s,则波速为v=λT=1m/s,故B正确。经过0.3s=34T,则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3A=0.
3m,故C正确。A、B两点间距为半个波长,振动情况始终相反,速度不可能相同,故D错误。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需要频率相同,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f=1T=2.5Hz时才能产生的稳定干涉,故E错误。(2)(ⅰ)做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临界角为C=45°,根据反
射定律得,n=1sinC=2又OG=2OD=12a,sinα=OGOF=12根据折射定律得,n=sinβsinα解得,sinβ=22。(ⅱ)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cn由几何知识得,光线传播的路程为s=
a+12a+32a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t=sv所以t=32+6a2c。答案:(1)ABC(2)(ⅰ)22(ⅱ)32+6a2c附(二):高考理综选择题提速练编排说明]理综对理科考生来说,位置之高高于天,分量之重重于山。要想进名校,理综应占先;理综题目不算难,失分的原因是题量
太大做不完,平时速度上不去,考场再有余力也枉然;理综选择题专练,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为攻克后面的拉分大题留足思考时间。我们匠心独运,共设置了九套理综选择题专练,分置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中,每科三套,旨在培养理综答题节奏,提升理综综合实力。记住
一句话:单科成绩再好,也只能在低分边缘徘徊;只有整体实力够强,才能荣登名校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