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练选择题解题技法专练 Word版含解析.doc,共(7)页,13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3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选择题解题技法专练1.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为()A.l+μm1
gkB.l+μm1+m2gkC.l+μm2gkD.l+μm1m2gkm1+m2解析:选A弹簧对木块1的拉力与木块1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当m1的质量越小时摩擦力越小,弹簧的拉力也越小。当m1的值等于零时
(极限),则不论m2多大,弹簧的伸长量都为零,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m2无关,故选A项。2.(多选)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离子只受某一正点电荷Q的电场力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再到C点,点电荷Q未在图中画出。离子运动轨迹关于水平轴线M
N对称,B点位于轨迹的最右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点电荷Q一定在B点左侧B.离子在B点的加速度一定最大C.离子在B点的动能可能最小D.离子在B点的电势能可能最小解析:选ACD一带负电的离子只受某一正
点电荷Q的电场力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再到C点,类比成卫星只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绕地球做椭圆运动,负离子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点可能是近地点,也可能是远地点,故答案是A、C、D。3.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
止,已知此物体在最初5s内的平均速度为3.3m/s,且在最初5s内和最后5s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1∶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一共运动了12s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6m/s2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
小为6m/sD.物体匀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56m/s解析:选B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运行总时间为t。把物体的运动视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最后5s内的位移为x2=12a×52=12.5a,最初5s内
的位移为x1=12at2-12a(t-5)2=5at-12.5a,由题意知x1∶x2=11∶5,联立解得t=8s,A错;物体最初5s内的位移为x1=3.3×5m=16.5m,5at-12.5a=16.5,联立解得a=0.6m/s2,B对;由v=at知物
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0.6×8m/s=4.8m/s,C错;由平均速度定义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v+02=12×0.6×8m/s=2.4m/s,D错。4.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与返回抛出点时速度大小的比值为k,物体返回抛出点时速
度大小为v,若在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所经历的时间为()A.k2-1vk2+1gB.k2+1vk2-1gC.k+1k2+1v2kgD.k2-12v2kg解析:选C取k=1,说明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
为零,则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所经历的时间为2vg,代入后只有C满足。5.如图所示电路中,R1=4Ω,R2=6Ω,电源内阻不可忽略,闭合开关S1,当开关S2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3A,则当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可能为()A.3.2AB.2.1AC.
1.2AD.0.8A解析:选B断开S2后,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排除”A项;S2断开前路端电压是U=IR1=3×4V=12V,S2断开后路端电压增大,故大于12V,电流则大于I′=UR1+R2=124+6A=1.2A,“排除”C、D两项。故可得正确选项为B。6.(
2013·安徽高考)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m3/min,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163m/s,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60°,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28.8m1.12×10-2m3B.28.
8m0.672m3C.38.4m1.29×10-2m3D.38.4m0.776m3解析:选A将初速度正交分解,得竖直方向分速度vy=vsin60°=24m/s,水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柱的高度h=vy22g=28.8m,水柱上升的时间t=vyg
=2.4s,故水柱的水量V=Qt=1.12×10-2m3。7.如图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
乎看不到)落入杯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板左端的距离为d,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d10就能保证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A.3μmgB.
6μmgC.12μmgD.26μmg解析:选D本题物理情境较新颖,但仔细分析发现鸡蛋和纸板的运动可转换为经典的滑块—滑板模型,所以对鸡蛋有d10=12a1t2,μmg=ma1,对纸板有d+d10=12a2t2,F
min-3μmg-μmg=2ma2,联立解得Fmin=26μmg,D对。8.12根长直导线并排成长为l的直导线带ab,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P1到导线带左端的距离等于P2到导线带
右端的距离,所有长直导线中均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恒定电流,ab上所有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在P1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在P2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若仅将右边6根直导线移走,则P2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B2
2B.B2-B1C.B1-B22D.B1+B22解析:选B由于所有直导线中的电流一样,将直导线一分为二,由右手螺旋定则及对称性知左边6根直导线电流在P1点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所有直导线电流在P1点产生的磁场,仅相当于右边6根直导线电流在P1处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方
向垂直ab向下;由对称性知右边6根直导线电流在P2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方向垂直ab向上,而所有直导线的电流在P2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方向垂直ab向上,所以将右边6根直导线移走后,由磁场的叠加原理知左边6根直导线电流在P2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B1,
B选项正确。9.(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的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电压表(内阻不能忽略)和可变电阻R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可变电阻R的阻值减为原来的13,电压表的读数由U0增加到2U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过可
变电阻R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B.可变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增大为原来的4倍C.可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为原来的23D.若可变电阻R的阻值减小到零,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变为4U0解析:选ACD电压表阻值一定,当它的读数由U0增加到2
U0时,通过它的电流一定变为原来的2倍,而R与电压表串联,故选项A正确。再利用P=UI和U=IR,可知R消耗的功率P′=2I2R3=43P,R后来两端的电压U=23IR,不难得出C项正确、B项错误。又因电源内阻不计,R与电压表
的电压之和为E,当R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示数为E,其值为E=IR+U0=23IR+2U0,解得E=4U0,故选项D正确。1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水平速度v0从M点射入匀强电场,穿过电场后,从N点以速度v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如果让粒子从M点以速率v沿水平方向射入,则粒子从N点射出时的速率为v0B.如果让粒子从N点以速度-v射入,则粒子从M点射出时的速度为-v0C.如果让粒子从M点以速率v沿水平方向射入,则粒子能到达N点D.如果让粒子从N点以速率v
0沿-v方向射入,则粒子从M点射出时的速率为v沿-v0方向解析:选B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水平分量相等,显然可得出A、C、D错误,当粒子从N点以速度-v射入电场中时,粒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减速运
动,从M到N和从N到M两运动可逆,可知正确选项为B。11.(2016·衡阳月考)如图所示,AB为均匀带有电荷量为+Q的细棒,C为AB棒附近的一点,CB垂直于AB。AB棒上电荷形成的电场中C点的电势为φ0,φ0可以等效成AB棒上某点P处、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所形
成的电场在C点的电势。若PC的距离为r,由点电荷电势的知识可知φ0=kQr。若某点处在多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则电势为每一个点电荷在该点所产生的电势的代数和。根据题中提供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将AB棒均分成两段,并看成两
个点电荷,就可以求得AC连线中点C′处的电势为()A.φ0B.2φ0C.2φ0D.4φ0解析:选CAB棒带电均匀,故其等效点电荷P点即是AB棒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PC=r,将AB棒分成均匀两段,设左半段的中点为E,其电荷量为12Q,如图可知C′E的长度为12r,故其在C′的电势
为φ=k12Q12r=kQr=φ0,同理,右半段在C′产生的电势也为φ0,根据题意可知其代数和为2φ0,故选项C正确。12.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固定的、高度相同的粗糙斜面甲和乙,底边长分别为L1、L2,且L1<L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
(可视为质点)与两个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将小滑块A、B分别从甲、乙两个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取地面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A.两个滑块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相同B.滑块A到
达底端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B到达底端时的动能大C.两个滑块从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对滑块A做功的平均功率比滑块B小D.两个滑块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机械能可能相同解析:选B本题常规解法是用功能关系等进行计算比较,比较烦
琐且选项C、D还不好判定,若考生在做本题时,能记住一个二级结论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的斜面和水平面(如图1、2),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生热)均为W=μmgs]再结合动能定理、功率的定义及功能关系,就能快速判定A、C、D错误,B正确。13.(多选)如图
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木块A和B放在水平转盘上,且木块A、B与转盘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木块A、B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竖直转轴O1O2转动,A在距离转轴L处。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转盘从静止开始转动,使
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ω>2kg3L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B.当ω>kg2L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当ω在kg2L<ω<2kg3L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D.当ω在0<ω<2kg3L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解析:选ABD当A、B所受静摩
擦力均达到最大值时,A、B恰好不相对转盘滑动,设A、B质量均为m,则2kmg=mω2L+mω2·2L,解得ω=2kg3L,A项正确;当B所受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后,绳子开始有弹力,此时有kmg=mω2·2L,解得ω=kg2L,B项正确;当kg2L<ω<2kg3L时
,随着角速度的增大,绳子弹力不断增大,B所受静摩擦力一直保持最大静摩擦力不变,C项错;当0<ω≤kg2L时,A所受静摩擦力Ff提供向心力,即Ff=mω2L,静摩擦力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kg2L<ω<2kg3L时,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Ff+kmg=m
ω2L+mω2·2L,可知A所受静摩擦力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D项正确。14.如图所示,水平台面上放置一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滑块。弹簧劲度系数为k,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位于O点。已知滑块质量为m,与水平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12kx2,其中x为
弹簧的形变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初始时将滑块拉至A0点,OA0=l0,然后将滑块由静止释放。要使滑块通过O点一次后停于O点左方,则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范围为()A.μ>kl04mgB.μ<kl02mgC.kl04mg<μ<kl02mgD.无法确定解析:选
C弹簧两状态之间的弹性势能之差等于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①假设滑块自A0点滑至O点停下,此时,动摩擦因数取到极大值μmax12kl02=μmaxmgl0,解得μmax=kl02mg。②假设滑块由A0点滑过O点,到达O点左方某点A1时速度为0,如图所示,滑块最后
停于O点。这种情况对应的动摩擦因数为极小值μmin,设OA1=l1,则对滑块从A0点运动到A1点的过程有12k(l02-l12)=μminmg(l0+l1),即12k(l0-l1)=μminmg滑块从A1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有12kl12=μminmgl1联立解得μmin=kl04mg故动摩擦因数的
取值范围为kl04mg<μ<kl02mg,C正确。15.由相关电磁学知识可以知道,若圆环形通电导线的中心为O,环的半径为R,环中通有大小为I的电流,如图甲所示,则环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μ02·IR,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若P点是过圆环形通电导线中心O点的轴线上的一点,且距O点
的距离是x,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有关P点处的磁感应强度BP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BP=μ02·R2IR2+x232B.BP=μ02·R2IR2+x2C.BP=μ02·RIR2+x232D.BP=μ02·R3IR2+x232解
析:选A本题看似无法解决,但题目中已知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表达式。应用极限法,当x=0时,P点与O点重合,磁感应强度大小BP=μ02·IR,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