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课前诊断——功和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84.5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课前诊断——功和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课前诊断——功和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课前诊断——功和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通用版)课前诊断——功和功率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doc,共(8)页,18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3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前诊断——功和功率动能定理考点一功和功率1.考查功的大小计算]如图所示,质量m=1kg、长L=0.8m的均匀矩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现用F=5N的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它翻下桌子,力F做的功至少为(g取10m/s2

)()A.1JB.1.6JC.2JD.4J解析:选B在薄板没有翻转之前,薄板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μmg=4N。力F做的功用来克服摩擦力消耗的能量,而在这个过程中薄板只需移动的距离为L2,则做的功至少为W=f×L2=1.6J,所以B正确。2.考查机车的启动与牵引问题](多选)(2016·天津高考

)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

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D.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

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解析:选BD启动时,乘客的加速度向前,车厢对人的作用力方向向前,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以后面的车厢为研究对象,F56=3ma,F67=2ma,则5、6节与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选项B正确

。根据v2=2ax,车厢停下来滑行的距离x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C错误。若改为4节动车,则功率变为原来2倍,由P=Fv知,最大速度变为原来2倍,选项D正确。3.考查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的计算](2016·潍坊模拟)质量为m=2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

恒力F,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取10m/s2,则()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10s末恒力F的瞬时功率为6WC.10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4m处D

.0~10s内恒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6W解析:选D由图线可知0~4s内的加速度:a1=84m/s2=2m/s2,可得:F+μmg=ma1;由图线可知4~10s内的加速度:a2=66m/s2=1m/s2,可得:F-μmg=ma2;解得:F=3N,μ=0.05

,选项A错误;10s末恒力F的瞬时功率为P10=Fv10=3×6W=18W,选项B错误;0~4s内的位移x1=12×4×8m=16m,4~10s内的位移x2=-12×6×6m=-18m,故10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m处,选项C错误;0~10s内恒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Fxt=3×210W

=0.6W,选项D正确。4.考查机车启动的图像问题](2015·全国卷Ⅱ)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解析:选A由P-t图像知:0~t1内汽

车以恒定功率P1行驶,t1~t2内汽车以恒定功率P2行驶。设汽车所受牵引力为F,则由P=Fv得,当v增加时,F减小,由a=F-fm知a减小,又因速度不可能突变,所以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考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5.考查动能定理与v-t图像的综合应用](多选)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某时刻

受到一沿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作用开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在第1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5J,在第1s末撤去拉力,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m/s2,则()A.物体的质量为5kg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0.1C.第1s内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0JD.第1s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0J解析:选BD由动能定理有45J=mv22,第1s末速度v=3m/s,解出m=10kg,故A错误;撤去拉力后物体的位移x2=12×3×3m=4.5m,由动能定理可得:

-fx2=0-12mv2,可解得:f=10N,又f=μmg,解出μ=0.1,故B正确;第1s内物体的位移x1=1.5m,第1s内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W=-fx1=-15J,故C错误;由Fx1-f(x1+x2)=0,可得F=40N,所以第1s内拉力对物体

做的功W′=Fx1=60J,故D正确。6.考查应用动能定理判断物体动能增量的大小关系](多选)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F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A.外力F做的功等于A

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解析:选BD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对A的摩擦

力,对物体A应用动能定理,则有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B对;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在B上滑动,A、B相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等,C错;对长木板B应用动能定理,WF-Wf=ΔEkB,即WF=ΔEkB+Wf就

是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对;由前述讨论知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的动能增量(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错。7.考查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2015·海南高考)如图所示

,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14mgRB.13mgRC.12mgRD.π4mgR解析:选C在Q点质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两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所以有N-mg=mv2R,N=2mg,联立解得v=gR,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

gR-Wf=12mv2,解得Wf=12mgR,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2mgR,C正确。8.考查动能定理与F-x图像的综合应用](多选)(2016·焦作月考)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的水

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可知()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3

5B.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13JC.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m/sD.减速运动的时间约为1.7s解析:选ABC物体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则F=μmg,μ=Fmg=72×10=0.35,选项A正确;因为W=Fx,故拉力的功等于F-x图线包含的面积,由图线可知小格数为13,则功为13×1J=

13J,选项B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WF-μmgx=0-12mv02,其中x=7m,则解得:v0=6m/s,选项C正确;由于不知道具体的运动情况,无法求出减速运动的时间,故D错误。考点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

力学综合问题9.考查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多选)(2016·浙江高考)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

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A.动摩擦因数μ=67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7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

小为35g解析:选AB由题意知,上、下两段斜坡的长分别为s1=hsin45°、s2=hsin37°由动能定理知:2mgh-μmgs1cos45°-μmgs2cos37°=0解得动摩擦因数μ=67,选项A正确;载人滑草车在上下两段的加速度分别为a1

=g(sin45°-μcos45°)=214g,a2=g(sin37°-μcos37°)=-335g,则在下落h时的速度最大,由动能定理知:mgh-μmgs1cos45°=12mv2解得v=2gh7,选项B正确,D错误;载人滑草

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重力做功相等,即W=2mgh,选项C错误。10.考查动能定理解决往复运动问题](2016·成都高三月考)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的距离为x0,滑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A.1μv022gcosθ+x0tanθB.1μv022gsinθ+x0tanθC.2μv022gcosθ+x0t

anθD.1μv022gcosθ+x0cotθ解析:选A因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滑块最终停在斜面底端,而摩擦力始终对滑块做负功,其大小等于μmgcosθ与滑块滑行的各段距离之和的乘积,

即Wf=-μmgcosθ·s,由动能定理可得:mgx0sinθ+Wf=0-12mv02,可解得s=1μv022gcosθ+x0tanθ,故A正确。11.考查动能定理与平抛运动的综合应用](2015·浙

江高考)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m,长L2=1.5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已知sin37°=0.6,cos37°=0.8)(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m。解析:(1)为使小物块下滑,应有mgsinθ≥μ1mgcosθ①θ满足的条件tanθ≥0.05②即当θ=arctan0.0

5时物块恰好从斜面开始下滑。(2)克服摩擦力做功Wf=μ1mgL1cosθ+μ2mg(L2-L1cosθ)③由动能定理得mgL1sinθ-Wf=0④代入数据得μ2=0.8。⑤(3)由动能定理得mgL1sinθ-Wf=12mv2⑥结合③式并代入数据得v=1m/s⑦由平抛运动规律得H=12

gt2,x1=vt解得t=0.4s⑧x1=0.4m⑨xm=x1+L2=1.9m。⑩答案:(1)arctan0.05(2)0.8(3)1.9m12.考查动能定理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2016·山东省高考押题卷)如图所示,AB是倾

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

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3)为使物体能顺利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释放点距B点的距离L′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因为摩擦始终对物体做负功,所以物体最终在圆心角为2

θ的圆弧上往复运动。对整体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cosθ-μmgcosθ·x=0所以总路程为x=Rμ。(2)对B→E过程,B点的初速度为零,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θ)=12mvE2①FN-mg=mvE2R②由牛顿第三定律及①②得对轨道压力:FN′=FN=(3-2cosθ)mg。方向竖直向

下。(3)设物体刚好到D点,则由向心力公式得mg=mvD2R③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sinθ-μmgcosθ·L′-mgR(1+cosθ)=12mvD2④由③④得最少距离L′=3+2cosθ2sinθ-2μcosθ·R。答案:(1)Rμ(2)(3-2cosθ)mg方向竖直向下(3)3+

2cosθ2sinθ-2μcosθ·R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