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中职语文第四册第3课《文学是灯》课件1.ppt,共(37)页,4.947 MB,由我爱分享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6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文学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改造力量超越画画、雕塑、音乐,所以才会有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铁凝:(1957年—)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
》《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
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作品风格: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
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
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首届东亚文学论坛文学是灯——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议论性散文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侧
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第二部分(3--4)提出“文学是灯”的观点第三部分
(5--6)论述“文学是灯”第四部分(7--9)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首先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明确:
当时是一个鄙视知识、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作品中大多充斥着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运用反衬手法,以时代文化的“荒凉”突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建设,突出好的文学作品对我的鼓舞和指引作用。2、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本书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什么?
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1)给她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了她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气。使她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认识到人的自身价值,并敢于去追求个体的独
特价值照亮2、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本书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什么?(2)为她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但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趣味,使她敢于打破种种约束,去追求人的本质,去做一个真正的人。开启3、怎样理
解“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泽和“打击”,这“打击”具有一种宝贵和难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畅。”这句话?明确:在青春期能读到一部两部经典是十分幸运的事,它让人体会到文学真正的魅力,所谓的“打击”其实是文学带来的陌生感,它开启了一个未知的想象的世界。2、什么是记叙文
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二、阅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1、在第3、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农村生活,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答:作者在农村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无一不体现出人性之美,正如文学作品所要反映出来的一样,也是作者日
后对文学的态度的一种肯定,用作者的话说“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对作者以后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大帮助。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结合语境,品味
下面的句子:“文学应该是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答: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影响。古语有云:人性本善。只是人性之美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不知觉的被湮没。文学作品恰如一盏明灯驱逐人性黑暗,给人更多光明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1、作者在文中两次说“文学是灯”的说法是一种“冒险”这是为什么?明确: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种状况。2、什
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怎样理解?明确:文学的灯哪怕是微弱的,但只要给人一
点感悟,它就光亮无比。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怎样理解“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
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明确: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它对我们的精神世界的陶冶起到积极的作用。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
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四、阅读第四部分,思考问题1、怎样理解“其实若把文学简单分为两类,只有好的和不好的。而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子,一个小镇,
一个人,一群人,或者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时间而抵达人心。也因此,我对文学基本持一种乐观的认识。”明确:优秀作品不在于它是鸿篇巨制还是玲珑小品,也不在于它是否跨越国
界,只要它是好的,不管它是否写了你熟悉还是不熟悉的生活,它都会给人滋养,启迪人心。微小说:“嫁给我吧!”他单膝下跪,右手拿了一枚戒指。“这是什么?”女孩看着戒指顶端镶嵌的石头:既不晶莹剔透,也不光彩夺目,反而好像一粒煤渣。“这是月
球上的石头,我花了大价钱才买了下来.”他激动地说。“好浪漫,我愿意!”50年后,她看着指间那廉价的爱情,叹了口气,抬头仰望窗外的地球。2、遥远的完美:文学之美“但真正的抵达却仍然是难以抵达。我对此深信。”怎么理解?明确:作者
再次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强调文学之美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赞美文学不朽魅力。结合全文,如何理解“文学是灯”这一标题的含义?它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如今这
个文化边缘化的时代,作者仍然坚信文学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东西,去照亮人性之美,并以此作为自己坚守的创作宗旨。结构上,“文学是灯”是全文的线索,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内容上,“文
学是灯”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交流一本影响你人生的书。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本文是一篇演讲稿,语言通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富含哲理,给人以精神的震撼。作者说自己每天都在日记里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期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是为了说明那个时代是文化荒芜的年代,压抑个性的年代。作者在演讲中,着重写了两部文学经典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中给自己的影响,紧扣了“文学是灯”这
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