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工科类)第5课《横渠四句》课件1.ppt,共(32)页,3.101 MB,由我爱分享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5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横渠四句冯友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电视剧《金婚》中有一段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如果让大家来选择
,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呢?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思索人生的真谛,因不得求解而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考虑今日明朝而简单快乐。哲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却是一种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了解人生的真谛。作者简介冯友
兰(1895—1990),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韩国现任女总统与冯友兰•精通汉学,•朴槿惠精通汉语,
还曾经获得台湾文化大学名誉文化博士称号。2003年11月,作为大国家党前代表朴槿惠应邀访华。显示出“流利顺畅”的汉语实力。•朴槿惠还喜欢中国哲学,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
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2-4)段,找关键句浏览课文思考:1、全文分三个部分,怎样分?2、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梳理课文,整体把握提问:全文共9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
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句话的具体解说。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指出只有儒家所说的“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然后逐句阐述其内涵怎样理解“横渠四句”的意义?第二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
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一、为天地
立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创造历史文化即为天地“立心”了天地即自然、宇宙如何理解“为天地立心”的内涵?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
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如何理解下面这两句话?(第2段)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揭
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能参与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流行中来感悟、体知和求证,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人类改造自然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艘载人飞
船,载人航天的发展能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为地球人类造福。载人航天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因为人类可以通过载人航天的桥梁,转移到其他星体居住和生活,开发出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中国人历时50余年,建造的巨型湖泊三峡大坝工程“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解决南部洪水、北部干
旱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二、为生民立命有些遭遇不能控制,就顺其自然,只做个人应该做的事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人与社会的关系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
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第3段)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弘扬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自由发言:阐述对“横渠四句”的后三句内涵的理解。•“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托于“主”,儒家将外在必然
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孔子
把统治者的修身修己看作是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理想的前提。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5—9)段“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只有圣人才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大公无私,天人合一。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横渠四句
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内圣”之学“外王”之学(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
安身立命之道)(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横渠四句”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为天地立心”即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然界的首领,做好保护地球生态的工作,使万物的生命得到健康的
发育;“为生民立命”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迫,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实保证,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为往圣继绝学”是指继承和发扬古圣贤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使他们的救世情怀、仁德品性、人文睿智能重放光彩,照耀人类前进的道路;“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化解各
种文明危机,开展文明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确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公正、安和的新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努力的方向。编后语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抓住老师的思路。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②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
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③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等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④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
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⑤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⑥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
师的思路。2022/11/30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312022/11/30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32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