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5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1.ppt,共(29)页,2.299 MB,由我爱分享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4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辛弃疾-------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1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
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2“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
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
),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幼安稼轩作者简介辛弃疾曾在金人统治区域生活,一生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事业。他多次上书当朝掌权者
,请求北伐,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曾三次遭到免职。一直到他临终都在高呼“杀贼”。写作背景南宋的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他们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无心收复失地。1203年,韩侂胄掌握大权,为巩固
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初到镇江,他积极做各方的准备。可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用。他被调离镇江。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首词就写于辛弃疾被
起用又被降职期间。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当时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解释下列词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
到了哪些人?上片:孙权刘裕下片:刘义隆拓拔焘(佛狸)廉颇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
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用孙权典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
,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小结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怀念孙权刘裕深叹南宋无能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裕之子刘义隆,听信王玄漠的大话,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建立汉将霍去病一样的功绩,结果大败而归。3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典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
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用佛狸祠典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祠成为异族侵
略者武功的象征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
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通过这首词辛弃疾表达了什么?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抒发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空有爱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文特色大量用典,借
古讽今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明〕杨慎《词品》辛词可以说是豪放派的代表。由于作者平生志愿百无一酬,所以晚年之作,更加忧国忧民,词中少激昂之言,多沉
郁之语,风格抑郁低沉。六十六岁高龄的辛弃疾悲愤难已,一气呵成,作《永遇乐》词,正是他坎坷一生的总结,也是腐败的南宋王朝的缩影。这首词永远是一首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佳作。文中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孙仲谋寄奴佛狸祠廉颇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暗指南宋统治者的无能。怀念古
人,表现北伐决心。今昔对照,表达隐忧。借古讽今,警告当局。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连线即时演练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
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扩展阅读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
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之代表作。•怀古咏史诗是诗人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
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咏史怀古诗特点: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⒉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⒊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概括:•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
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谢谢!编后语•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
基本概念和规律•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
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
概念和规律,等等。•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
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2022/11/30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28thankyou!2022/11/30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