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6.491 M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doc,共(7)页,6.49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3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1节光源光的传播整体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课本首先展示了三幅图

,使学生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大自然的美丽,教学中还要列举大量和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由这些现象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从而点出本课探究的主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并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过对各种光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些问题;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学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埋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三维目标[来源:学科网]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在同种均

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

的能力;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光的直

线传播。教学难点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来源:学科网]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滴了少量墨水)。

2.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来源:学#科#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引入[来源:学,科,网Z,X,X,K]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还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原因呢?点评:人们要

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

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游戏导入提前2~3分钟到教室,用投影仪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时,会对眼睛有损伤,实验前、后及实验中绝对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的眼睛!”

同学们在小学或更早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手影做得多,更形象逼真。提问: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手影游戏活动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手影是如何形成的?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过渡: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引入探究。活动引入每组学生都用右手拿激光笔,左手拿一本书挡住,观察能否看到自己右手里拿的物品,拿开书本再让学生观察,看到了吗?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手里的物品吗?如何才能看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点评:我们要看见东西,

必须有光射入眼睛。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来源:Zxxk.Com]推进新课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提问:除了课本

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

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

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学生实验:[来源:Zxxk.Co

m]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方法四:将

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来源:学科网]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

、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提问: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

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

,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

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这种直线叫做光线。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方法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

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小孔成像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提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

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点评:“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板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

、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二、光的传播速度提问: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光在真空或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扩展: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教师小结: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

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v水>v

玻璃。板书:c=3×108m/s规律总结:1.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注意]有些物体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别的物体的光,并不是因为它自己发光,这类物体不是光源。如月亮、镜子等。2.光沿直线传播(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说明]如果介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或者是介质密度发生了变化,光在里面传播时,都不会沿直线传播。如“星星眨眼”“海市蜃楼”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如:排队、激光准直等。(2)影和日食、月食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

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日常生活中的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108m/s。[说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空气中的光速接近于真空中的

光速,也可以认为是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真空中光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4)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注意]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或速度的单位。板书设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

源。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成像特

点:倒立的实像二、光的传播速度光速:c=3×108m/s教学反思1.设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始设计时,是以光的传播路径作为课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光传播的路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但经过调查后发现,学生学过的《自然常识》和生活经验使他们对“光沿直线传播”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

认识,所以提出课题:光的传播路径和提出猜想:光沿直线传播,必定会降低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把课题改为“光沿直线传播”,并引导学生对“光一定沿直线传播”产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由“我早就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拓展到“难

道光沿直线传播还有问题吗?”,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2.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在物理学习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所限,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知识进行探究,如:本节中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光的传播速度等,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还是要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

是直接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研究如何贯彻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还要研究在遇到讲授性的知识时如何辩证地运用教学方法,使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融入现代教学理念中。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