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2-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doc,共(8)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1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下沉、悬浮和上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2、了解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3、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空心的橡皮泥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实验,学习研究
物理问题的方法。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悬浮和上浮时的条件。难点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一、复习提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
力的方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2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上的提问,尤其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引入新课:1、教师用自制的器材表演一个现象,在表演前
,小瓶浮在水面,然后教师用手用力捏瓶身,瓶中的小瓶就会沉到了水底;然后,教师的手减小对瓶身的力,瓶中的小瓶就会浮到水面。用此实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回想起了液体内
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理解。2、打开多媒体,展现出船浮在水面的情境,同时提问学生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由钢铁制作的轮船密度很大也能浮在水面,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展现第二张图片,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却沉入
了水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引出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沉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三、进行新课(一)探究物体的浮沉与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学生分组实验1、让学生将实验桌上的小瓶、橡皮泥分别放入水中,然后松手。分析它们在水中都受哪些力的作
用,同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3况。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讨论,分析物体在水中的受力情况,以及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让各组学生代表用物理的语言描述出来。整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①浸在水中的物体受浮力、重力。②现象是小瓶浮在水面上,而橡皮泥沉入了水底。2、请同学
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浮沉,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即小瓶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橡皮泥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引导
学生:小瓶原来在水中是漂浮状态,只受重力和浮力,将它压入水面之下,松手后它会上浮;若想让它下沉,我们无法改变它受到的浮力,所以我们想法改变它所受到的重力,学生会很自然的想到在瓶中注入水,以此增加瓶所受重力,这样将瓶再次放入水中后,松手,瓶会下沉一些仍漂浮、或悬浮或沉入水底。引导学生:橡皮泥原来在水
中是沉底,将它压入水面之下,松手时,(它只受重力和浮力),松手后它会下沉,处于不平衡状态,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要想改变它的浮沉情况,橡皮泥所受重力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怎么改变它的浮沉情况呢?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增大它所受到的浮
力,即增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它所受到的浮力。4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实验来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归纳:①在物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即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②在物体重力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浸没时受到的浮力越大,越
容易上浮。由以上实验得出:(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上浮:F浮>G物悬浮:F浮=G物下沉:F浮<G物漂浮:F浮=G物(二)探究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1、请同学们将鸡蛋放入水
中,观察现象,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鸡蛋的浮沉。教师引导:让学生向水中加盐,从而增大水的密度,水中溶解的盐越多,水的密度就越大,根据F浮=ρ液gV排,g与V排的乘积不变,液体的密度越大,鸡蛋所受的浮力
就越大,从而可以改变鸡蛋的浮沉情况。实验2、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验,提问学生:孔明灯刚点燃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使孔明灯升上天空的?各小组叙述结论。教师归纳: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板书
)5F浮=ρ液gV排V排=V物G=ρ物gV物F浮>G物上浮ρ液>ρ物F浮=G物悬浮ρ液=ρ物F浮<G物下沉ρ液<ρ物F浮=G物漂浮ρ液>ρ物(三)浮力的应用:学生自学,并总结其原理。1、轮船原理:采用把物体
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上边的橡皮泥实验)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2、潜水艇(上课时老师表演的小瓶在水中上浮下沉的实验)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通过向水舱内充水和向外排水来改变自
身重力,从而实现在水中的浮沉。3、气球和飞艇(孔明灯实验)原理: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想想做做:(教师演示)做一个塑料袋热
气球: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一升。四、课堂小结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知识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1F浮>G物,即ρ液>ρ物,上浮,最终呈漂浮状态;○2F浮=G物,即ρ液=ρ物,可以停留任何一处
,呈悬浮状态;○3F浮<G物,即ρ液<ρ物,下沉,最终呈沉底状态。2、浮力的应用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轮船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其大小。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潜水艇通过充水和排水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气球、飞艇是利用密度小的气体,增大体积,改变
浮力大小这一方法实现升空的。五、课堂检测1、船从河里开到海里,船所受重力大小___,浮力_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均填“变大”“变小”“不变”)2、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这是因为鸡蛋受到的浮力___它的重力;在清水中倒入
适量的浓盐水,鸡蛋会上浮,这是因为鸡蛋受到的浮力___它的重力。3、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木球,放在水中达到静止状态时,其所受的浮力是()A、铜球大于木球B、木球大于铜球C、大小相等D、无法判断4、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部分占总体积的2/5,现将木7块切成相等
的两块,将其中的一块仍入水中,那么这一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占它体积的()A、1/5B、3/10C、2/5D、无法判断5、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块金属,投入水银中达到静止状态后受到浮力分别为F1、F2、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A、F1
>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6、我们在生物课上已经学到,鱼类体内有鱼鳔,通过改变鱼鳔的体积,鱼可以轻易地改变自身的浮沉,这时鱼控制自身的浮沉,主要是改变()A、所受浮力B、所受重力
C、液体的密度D、身体密度六、板书设计1、物体的浮沉条件○1F浮>G物,即ρ液>ρ物,上浮,最终呈漂浮状态;○2F浮=G物,即ρ液=ρ物,可以停留任何一处,呈悬浮状态;○3F浮<G物,即ρ液<ρ物,下沉,最终呈沉底状态。2、轮
船→空心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气球、飞艇→改变浮力七、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2、手工作业:制作“潜水艇”模型。8八、课后反思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一方面是体会其中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我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获得较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