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节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doc,共(1)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10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和物体
的大小_____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像与物的左右__________。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3
.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立(“正”或“倒”)的___________,物理中用__________线表示这个像。平面镜成像实质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身高是()A.0.
7mB.1mC.1.7mD.无法判断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3.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
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当他向镜面移近0.5米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像的高度是。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分别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提示:虚像→虚线)次数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像到镜面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比较123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