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DOC
  • 阅读 75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7.0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doc,共(2)页,2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9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

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举例: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久了之后会小了,甚至消失不见了;常用的固体清新剂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慢慢变小了或是消失了。思考讨论:这是为什么呢?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二)新课教学1、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将碘锤

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进一步讲解:碘的熔点是11

3.7℃,实验用的热水温度约60℃,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碘达不到熔点也不会熔化。师生归纳总结: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2、应用(1)干冰升华吸热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

直接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a.人工降雨干冰迅速升华为气体,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b.舞台效果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向舞台上抛洒干冰时,会瞬间升华为气体,从周围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形成小水滴(2)其它例子思考: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为什么会有冰花?启发学生回答:(1)冰花的形成属于什么物态变化?(2)冰花是什么物质凝华而成?(3)冰花是附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4)为什么冰花只形成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难道屋

外没有水蒸气吗?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比如:用久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玻璃泡会显得黑,这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使体积减小,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内壁上

凝华成冰晶;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仍逐渐变小3、水循环思考:雨、雾、露、云、雪、霜、冰

雹是怎样形成的?(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四)练习水蒸气水冰汽化液化凝固熔化升华凝华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