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DOC
  • 阅读 41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82.5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doc,共(7)页,8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9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型新授二、教学分析课题与课标、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

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掌握了基本的作图方法,以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本章又学习了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明确了什么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八年级学生正处于

物理的启蒙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且学生又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所以从他们的身边事情入手,引起兴趣,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设计思路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根据课前利用凸透镜观察校园中景物而拍摄的照片,在课上通过微视频的方

式播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根据照片特点进行分类,引出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有关的实验猜想,由实验猜想得到实验器材并发表在qq群讨论,再由实验猜想得到初步的设计方案,即:只改变物距,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学生根据初步的设计方案发现问题,并通过观看微

视频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共享的EXCEL表格中。传统的记录数据学生只可以分析自己组的实验数据,但是,这节课,我通过EXCEL表格中的共享工作簿选项,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共享所有组的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学生通

过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1、通过实验,学生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学生可以在QQ群中发表结论,并进行讨论。3、学生会在EXCEL表格里记录实验数据。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重要过程。学生能尝试主要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几个环节对凸透镜成像进行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分析论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2、学生在共同完成实验探究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凸透

镜成像规律。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教学资源实验准备led光源、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其他资源多媒体、EXCEL表格、TTH画板、微视频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老师发给每组的凸透镜,观察校园中的景

色,并把他们拍成照片,通过QQ发给老师,利用PowerPoint将学生的照片进行整理,并制作成微视频把照片导入HHT电子画板学生利用凸透镜观察校园中的景色,并拍成照片通过QQ发给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把凸透镜发给学生,既能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器材,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

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方便在课堂上分类课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活动一:观看微视频3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微视频活动二:分类拍摄的照片打开已导入照片的HHT电子画板,根据照片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提出问题:同样都是凸透镜,有时成正立

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三:再次观察照片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组照片,他们还有什么特点二、进行新棵(一)提出问题提出疑问:观察近处景物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观察远处景物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像,那你觉得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有关(二)设计实验通过猜想,得到这个实验的实验器材。活动四:完成电脑桌面上自学任务单中的任务一任务一:根据实验猜想,得到实验器材,并把讨论结果发表在QQ群里学生欣赏微视频学生上前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学生思考

大家仔细观察TTH画板上的照片,结合自己课前拍摄照片的经验,发现观察近处景物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观察远处景物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像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有关的猜想。在群里讨论实验器材:凸透镜,物这样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组拍摄的照片。利用HHT电子画板,将

学生课前拍摄的照片进行分类,根据照片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上下两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观察近处景物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观察远处景物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像。为了引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有关”的猜想学生猜想有多种多样,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猜想,但需给

予肯定与鼓励由猜想很自然的引出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3min1min6min4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活动五:根据实验猜想设计实验活动六:遇到问题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手机拍摄成照片发在QQ群中活动七:引导学生观看电脑桌面上的视频1,完成自学任务单中的任务

二。(介绍实验器材,组装实验器材,调整实验器材,实验操作要领,如何找到清晰的像。)(三)进行实验活动八:分组实验任务二:将光源从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缓慢向凸透镜靠近(1)u>2f时记录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

(2)2f>u>f时记录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3)u<f时记录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请大家将实验结论写在QQ群里。(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EXCEL表格里的“共享工作簿,将所有组的数据进行共享,并将某些像的性质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得到更多的实

验体,刻度尺,光屏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讲述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学生发现光屏上的像太模糊,无法观察2、学生发现光平上的像太偏了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将物体由远及近凸透镜,观察像的

特点,并打开网上邻居,凸透镜的文件夹,将数据填到“凸透镜实验记录数据”的EXCEL表格里。力。把讨论结果发表在QQ群里,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组的讨论结果。初步设计实验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但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改进设

计方案。培养学生独自探索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既可以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又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知识障碍,同时规范实验操作。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时间。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实验数据,不仅让学生获得一次合作探究的体验,也节约

了时间,保证本次探究任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把实验结论发表在QQ群14min8min5结论。活动九:完成任务三任务三:(分别举三组数据说明)(1)______时成实像,______时成虚像。______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2)______时成倒立的像

,______时成正立的像。______是倒立的像和正立的像的分界点。(3)______时成放大的像,______时成缩小的像。______是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活动十:通过问卷星检测所学知识对于有问题

的同学,可以观看微视频活动十一:谈收获得出实验结论,并将实验结论发到QQ群里。1、根据EXCEL表格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所以,一倍焦距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根据EXCEL表格里

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所以一倍焦距处也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3、根据EXCEL表格里的数据可以看出,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所以,二倍焦点处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完成试卷,并提交试卷学生将收获发表在QQ空

间里,大家可以共享其他组的讨论结论,还可以在群里自由讨论。通EXCEL表格里的数据,便于学生直观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让学生总结的规律尽量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2min6得出结论结论一、结论二、1、根据EXCEL表格里的

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所以,一倍焦距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根据EXCEL表格里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所以一倍焦距处也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3、根据EXCEL表格里的数据可以看出,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所以,二倍焦点处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物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关系应用虚实大小正倒u>2f实像缩小倒立2f>v>f照

相机2f>u>f实像放大倒立v>2f投影仪u<f虚像放大正立与物同侧放大镜课堂练习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2、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

实像必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3、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正立放大的虚象B、倒立,

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4、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7cmB:8cmC:9cmD:10cm4min7课堂小结1min课后作业能力培养整理本1min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反思我认为,教学的

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

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

种能力的培养。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预习不充分。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不知道该实验的具体内容,又没有认真观看实验的微视频。经过引导后,学生又匆匆忙忙打开视频开始观看,在此浪费了很多实验

时间,导致不能及时完成实验。二是没有认真阅读自学任务单,对实验目的不明确,想一步做一步,没有按照物距逐渐变小或变大的顺序进行实验,不利于找到其中的规律,增加了总结规律时的思维困难。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