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一轮生物复习创新限时规范特训18含解析.doc,共(9)页,28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7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安徽蚌埠期末)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
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所以说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2.(2017·湖北襄阳
一调)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
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除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A正确;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
感染小鼠的实验,提出了存在转化因子,但转化因子是什么并不知道,B错误;孟德尔提出的是遗传因子的概念,并没有发现基因,C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3.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型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荚膜的R型菌无毒性。如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C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C.E组实验表明,加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
状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C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无荚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A正确;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A、B、D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只有A、D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B正确;E组加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C正确
;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4.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B.该实验证明
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C.第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D.第3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可说明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R型菌转化成S型菌答案B解析该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某种物质(即转化
因子)能使正常R型菌转化成S型菌,但不能确定该转化因子究竟是何种物质。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
2、3和4D.1、2、3和4答案D解析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因为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
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D.④的结果
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答案A解析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细菌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A正确;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不会导致实验失败,B错
误;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C错误;标记元素的不同,则放射性部位不同,在试管中检测到放射性的位置不同,D错误。7.(2018·福建宁德模拟)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都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B.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实验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答案D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A错误;这两个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存在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C错误;这两个实验的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D正
确。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带标记元素为()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D.可在外壳中找
到15N答案A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带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
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而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A正确。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
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未裂解)离心,以上4个实验中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D解析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
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标记噬菌体,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④用15N标记噬菌体,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
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10.(2018·浙江嘉兴高三测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
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属于操作失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答案B解析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由噬菌体自身提供,A错误;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③的结果是在沉
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但是由于部分噬菌体的DNA可能没有侵入,在上清液中也会有少量的放射性,C错误;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不含放射性32P,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________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
图解。(2)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_的化学成分。(3)在对R型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
4)依据上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的假设。(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艾弗里及其同事(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转化因子”
(3)分离并提纯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4)DNA是遗传物质(5)分解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6)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解析(1)由
实验图解可看出,这是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R型菌和S型菌的DNA,是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2)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而设计的。(3)该实验是将S型菌打碎,分离并提纯其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后分别加入到R型菌培养基中
。(5)为了验证所作假设,又将能够水解DNA的DNA酶与S型菌DNA混合后加入到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6)要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还需将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培养基中,看结果是否只长R型菌。12.按照图示1→2→3→4进行
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
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352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
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2)几乎不能几乎不能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
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3)沉淀物上清液经试管5中牛脑组织细胞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入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
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4)核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解析(1)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2)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
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所以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因此,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几乎都不能检测到32P。(3)用35S标记的朊病毒侵入牛脑组织细胞,少量朊病毒不能侵染成功,所以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4)朊病毒是
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