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7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 (含详解).ppt,共(31)页,20.669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00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板块二课时27《〈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大一轮复习讲义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曰余食赘行②其脆易泮③起于累土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⑤世世以洴澼为事1.通假字同“形”,东西同“判”,分离同“蔂”,土筐同“皲”,皮肤冻裂同“纩”,丝绵絮⑥以说吴王⑦当察乱何自起⑧故不孝不
慈亡⑨故盗贼有亡同“悦”,取悦同“尝”,尝试同“无”,没有同“又”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不明自见者不明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理解,不明白;不贤明;不明显②从事民之从事古义:_____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③几成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_____
____________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2.古今异义词不能显明做事接近(差不多)成功词语例句意义(1)知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论语》)③致知在格物(《大学之道》)④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⑤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报任安书》)交情、往来⑥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主持、管理3.多义实词了解同“智”,智慧知识知觉(2)明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⑤愿夫子辅吾志,明
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⑥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⑦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显明圣明彰明;美好的视力明明白白地明确、阐明(雪反射的)光(3)说①客得之,以说吴王②故使陵来说足下(《苏武传》)③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
中无限事(《琵琶行》)(4)见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同“悦”,取悦劝说、说服讲、谈同“现”,显露被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是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②是以圣人无为③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与妻书》)(6)数①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与妻书》)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密,与“疏”相对⑥数吕
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列举罪状认为正确这表判断表示约数天数、命运计算屡次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自是者不彰②其坚不能自举也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故亏父而自利⑤故乱异家以利其家⑥兄之不慈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是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损失4.词类活用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形容词作动词,慈爱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自胜者强/自知者明②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③请买其方百金④子自爱/亏父而自利⑤察此何自起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胜自者强”“知自者明”定语后置句,标志词:有……者省略句,“方”后面省略介词“以”;状
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自爱”即“爱自”,“自利”即“利自”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6.文化常识(1)《老子》又称__________,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传世本共八十一章。该书以哲
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文意深奥,包含广博。(2)《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___________。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____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道德经》《南
华经》杂(3)《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现存《墨子》一书,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4)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____”,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____”,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
的疆域叫作“天下”。国家大一轮复习讲义活动二基础过关检测123456789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察乱何自起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故不孝不慈亡B.其未兆易谋则夫子犹有蓬之
心也夫)D.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123456789A项“累”同“蔂”,“当”同“尝”。C项“龟”同“皲”,“亡”同“无”。D项“行”同“形”,“内”同“纳”。1234567892.下
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民之从事C.自见者不明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123456789A项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B项古义:做事。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C项古义:不能显明。今义:不
理解,不明白;不贤明;不明显。D项古今义都是“孝敬慈爱”。123456789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种植)复众人之所过(弥补,补救)C.故有道者不处(相处)自伐者无功(夸耀)B.能不龟手一也(一样)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D.譬
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治疗)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处:为,做。123456789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非生而知之者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D.自伐者无功治乱者何独不然√123456789A项有的人/常常。B项圣明/彰明。C项了解/懂得。D项均为“……的人”。1234567895.下列各句中,加颜色字的活用方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名词作形容词,
坚硬的B.自是者不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是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D.故亏父而自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123456789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察此何自起B.是以圣人无为C
.自胜者强D.此所谓乱也√D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12345678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节选自司马
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
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123456789“其学”为后面句子的主语,“以„„为务”的意思完整,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见”的主语是“老子”,宾语是“周之衰,“去”的主语也应是“老子”,连词“乃”连接前后两个句子,“乃”前面需
要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参考译文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123456789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所说
的“道”与儒家的“道”不同,道家的“道”旨在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B.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唐玄宗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经》。C.《墨子》是墨子本人、墨
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并称显学。D.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来的。√123456789“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错。《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道家
经文。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一般人做
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一如开始时那样,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就不会失败。(得分点:“从事”,做事;“几成”,接近成功;“慎”,审慎;“慎终如始”,状语后置句)123456789(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
众人所犯的过错。(得分点:“是以”,因此;第一个“欲”,动词,想要;“贵”,作动词,看重;“复”,弥补、补救)123456789(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译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因此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得分点
:“龟”,同“皲”,皲裂;“一”,一样、同样;“或”,有的人;“则所用之异也”,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