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

PPT
  • 阅读 6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9 页
  • 大小 20.948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23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含详解).ppt,共(39)页,20.948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9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板块二课时23《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大一轮复习讲义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③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④河海不择细流⑤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⑥几家能彀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1.通假字同“纵”,合纵之策同“纳”,接纳同“悦”,喜悦、喜爱同“释”,舍弃同“借”,借给同“够”同“廿”,二十⑧昂其直,居为奇货⑨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⑪翼日进宰同“值”,价值、价钱同“尔”,你、你的同“才”,刚刚同“翌”,翌

日、次日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西面使之西面事秦古义:________今义:方位词,西边②后日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③福利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今义:生活上的

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2.古今异义词面向西以后的日子幸福④模拟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模仿⑤钟情钟情如我辈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⑥童子操童子业古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⑦户口成不敢敛户口古义:______今义:户籍想象,揣摩感情丰富,多情善感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百姓词语例句意义(1)从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巫从旁望空代祝③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师说

》)⑤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⑥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3.多义实词同“纵”,合纵之策在跟从听从、顺从依傍投身(2)顾①顾之则气断声吞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反而(3)奇①昂其直

,居为奇货②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③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使人不测的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零数⑤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两首》)好、佳回头看但考虑奇特的、不

平常的适宜、适合(4)易①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④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⑥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五蠹》)轻视改变与“难”相

对,容易替换取代轻易(5)治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③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④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⑤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社

会安定治理处理、审理讲求医治惩处、处治(6)复①亦不敢复究儿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③有复于王者曰(《齐桓晋文之事》)④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⑤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⑥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回来⑦谓申包

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报复再、又恢复禀报夹层的、双层的弥补、补救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强公室/娱心意、说耳目者②蚕食诸侯③却宾客以业诸侯④遂散六国之从⑤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⑥汝幸而偶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强,使……强大/娱,使……快乐;说,使……愉悦名词作状语,像蚕那样名词的使动用法,却,使……退却;业,使成就霸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4.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看重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⑦瓜分之日

可以死⑧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⑨得佳者笼养之⑩昂其直/而高其直⑪成然之/益奇之/成以其小,劣之⑫辄倾数家之产⑬成述其异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均为使动用法,使……高意动用法

,然,认为……对/奇,认为……奇特/劣,认为……劣使动用法,使……倾尽形容词作名词,非凡本领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并国二十/举地千里②江南金锡不为用③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④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⑤钟情如我辈者定语后置句,数

量词作定语后置被动句,标志词:为判断句,标志词:是判断句,标志词:为5.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⑥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⑧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⑨旬余,杖至百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被动句,标志词:为被动句,“

杖”,被杖打6.文化常识(1)三川之地:指______、洛水、伊水相交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2)六国之从:六国结成的__________。六国,指韩、魏、燕、赵、____、____六国。(3)五帝三王:《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指_______、_____

___、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________。(4)黔首:指______________。黔,指黑色。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黄河周武王合纵

同盟黄帝颛顼平民、老百姓齐楚(5)书:《谏逐客书》中的“书”是_______的意思,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与妻书》中的“书”是__

___的意思。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因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鸿雁”“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

“素”成为书信的代称;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函”;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书简”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又有“双鱼”“双鲤”“鱼

书”等名称。奏章信(6)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_____。(7

)东曦:通常指____________。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中驰骋。秀才初升的太阳大一轮复习讲义活动二基础过关检测123456789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昂其

直,居为奇货C.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虽连城拱璧不啻也D.河海不择细流遂散六国之从√123456789A项“内”同“纳”,“直”同“值”。C项“裁”同“才”,“藉”同“借”。D项“择”同“释”,“从”同“纵”。123456

789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使之西面事秦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C.钟情如我辈者D.割膏腴之壤√123456789A项古义,面向西;今义,方位词,西边。B项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也可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C项古义,感情丰富

,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D项古今义均为“肥沃”。123456789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招致,招揽)强公室,杜私门(堵塞,封闭)C.弹筝搏髀(击打,拍打)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喜好)B.至今治

强(治理)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D.故能就其深(成就)抚军亦厚赉成(赠送,赏赐)√治:社会安定。123456789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C.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B.今乃弃黔首

以资敌国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D.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不能竟书而欲搁笔√123456789A项均为“责令”。B项竟然/于是,就。C项看,环视/但。D项信/写。1234567895.对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近抚之,气息惙然②而心目耳力俱穷③却宾客以业

诸侯④成然之⑤岁征民间⑥瓜分之日可以死⑦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⑧汝幸而偶我A.①②/③/④⑦/⑤⑥/⑧B.①②③/④⑦/⑤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⑧/⑤⑥⑦√123456789①②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③是使动用法;④⑦都是意动用法;⑤⑥都是名词作状语;⑧是名词作动词。1

23456789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A.西取由余于戎焚拜如前人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称心快意,几家能彀D.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123456789A

项都是状语后置句。B项分别是被动句/主谓倒装句。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D项都是判断句。12345678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

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23456789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

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123456789“胡亥所”中的“所”是“地方”的意思,即在胡亥之处,“胡亥所”作“在”的

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B、D三项。故选C。参考译文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然后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

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

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你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哎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123456789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

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在《谏逐客书》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谏逐客书》中“遂散六国之从”,“六国”指的是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C.“

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便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促织》中“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童子,指童生。科举时代,

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123456789《谏逐客书》中的“六国”指的是“合纵”抗秦的六个诸侯国——韩、魏、燕、赵、齐、楚,不包括郑、卫。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23456789假使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得分点:“向使”,假使;“却”,使……退却,拒绝;“内”,同“

纳”,接纳;“疏”,疏远;“是”,这)123456789(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然

这样做,那么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美色、音乐、珠宝玉石;而所轻视的,却在百姓方面。这决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得分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重”“轻”,形容词作动词;“乎”,相当于介词“于”,可不译;“所以”,用来……的)1234

56789(3)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使自己国力空虚,在外则与诸侯结怨,(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

,是不可能的。(得分点:“资”,资助,供给;“益”,增加;“内”“外”,名词作状语;“虚”,使……空虚;“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