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桂美版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333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6、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桂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6、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桂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6、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桂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6、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上册桂美版.docx,共(8)页,4.33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95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第六课民间美术的奇葩——扎染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桂版)七年级上册【课题】民间美术的奇葩——扎染【教学说明】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扎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

统民间印染形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欣赏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才能。【教学目标】1、知

识与能力:认识扎染,并掌握扎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展示及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了解扎染的技法及制作流程、原理、特点等,并制作扎染创意使古老传统的扎染换发新的活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扎染艺术的制作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我国扎染艺术的兴趣,培养

审美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向勤劳智慧的先辈们学习,多观察生活,借助扎染艺术这一媒介展现出来,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认识扎染并制作难点:扎染创新应用【设计思路】本课涉及扎染的原理、手法、制作流程及创意创新,内容繁杂且对动手能力要求

较强。为此在引课环节从形象展示扎染的原理入手,进而介绍扎染的不同制作手法及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扎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扎染,微课完整展示扎染的制作过程;然后通过扎染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扎染的创意制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开拓创新思维和锻炼动手能力;最

终通过扎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深层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欣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教具与学具】扎染的实物、白棉布、棉线、剪刀、染锅、电磁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直接演示制作过程及布料效果,这种染布料的工艺就叫扎z

ā染.2、简介扎染属于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及现状,出示课题(二)展开:展示其他四块不同纹路肌理的扎染布料,引导学生思考白色和蓝色是怎么形成的?一、扎染原理:二、扎染的扎法及制作流程:扎法:1、捆扎法:用线或

皮筋将白棉布捆紧的方法。2、缝扎法:将画好的图平缝完后将线抽紧的方法。缝扎法善于表现具象图案,展示两幅扎染,引出民间美术作品纹样具有寓意性、象征性。3、夹扎法:用木板或夹子等将白棉布夹紧的方法。4、裹扎法:将不会被染色的物体如玻璃珠、石子等裹在白棉布扎紧封口的方法。学

生活动一:体验(5分钟):每组以最快的速度分别选用一种扎法将三块布扎紧回顾工具材料、制作流程:(收集学生扎好的布)回顾用到的工具材料扎染的第一个步骤——扎。扎染的第二个环节——染浸染、煮染、喷染。(把学生扎好的布放入染锅

内)并介绍染料扎染的第三个环节——洗扎染的第四个步骤——拆由于时间较短学生扎好的布还没染好无法拆线,老师有染好的还没有拆。教师带领拆扎染布,分享心情使学生感受体会扎染神奇的过程。同样的扎法还染了一块,学生对比两块扎染,相同的扎法呈现的效果是否一样三、扎染的特点:不确定性

,每一块扎染都独一无二观看微课完整感受扎染的制作过程展示微课中的扎染作品二、扎染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国际上的影响:实物展示:桌布、花瓶、抱枕、包、围巾、项链等四、创意扎染:展示创意扎染作品《星月夜》学生活动二:创意扎染(15分钟)小组合作以传统“鱼”“蝴蝶”“花”等寓意性

纹样为题材创意扎染.五、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六、总结:今天我们用很短的时间粗略的感受体验了古老珍贵的扎染技法,捆扎、缝扎、夹扎、裹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真的是智慧勤劳的民族,用一株板蓝根和一块布,一根线尽制

作出如此精美的布料,都取材于自然,与自然融合,来装扮生活,更希望同学们穿起中国风、民族风,用起来我们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的课程就结束了,想留下来看我们之前扎染得同学就留下来打开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

的潜力是无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成就感,是美术教育的内在使命。通过反思,总结出本课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主体。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视觉、动手实践等角度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使其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就是将知识“外化”。在指导学生用扎染这一民间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

追求美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本课亮点——重视“情境”对学生的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将课型巧妙整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

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本课从始至终贯穿传统的民间背景音乐,给学生以氛围烘托;并通过对教室场景的布置,扎染作品、视频及音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融入一种民间艺术氛围。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以鼓励为主,

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顺其自然。(3)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学习方法多样化。本课将扎染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如收纳盒、笔筒、书签、挂饰、书包等,

使学生对扎染的理解形成体系。学以致用,巧学巧用,使其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为生活所用。课堂设计通过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

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审美性。同时本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是教学内容过多。由于在现场扎染布料不能及时干所以在扎染创意应用环节不能用到学生亲自扎染布略有遗憾。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