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写意花卉》教学反思2-七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常锐伦)

DOC
  • 阅读 7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6.766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8. 写意花卉》教学反思2-七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常锐伦)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8. 写意花卉》教学反思2-七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常锐伦)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8. 写意花卉》教学反思2-七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常锐伦)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8. 写意花卉》教学反思2-七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常锐伦).docx,共(7)页,26.76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84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堂“写意花卉”课的回顾与反思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生事物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在中国画课堂中,我尝试“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发现学生接受快、兴致高。将微课应用于中国画写意画卉课堂教学,节省课堂时间,事半功倍。有效的提高了中国画课堂教

学的效率。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回顾和反思。片段一:课前准备,观看微课视频。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下节课我们学习写意花卉,在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学习老师做的牵牛花教画微课。生:观看微课视频,班级班班通播放微课。微课中通过老师的简单示范分三步教画写意画卉牵牛花。第

一步准备材料。师:请同学们准备中国画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汁、颜料、调色碟、清水等。第二步教画牵牛花。师:湿笔浓墨侧锋画牵牛花的叶片。侧锋三笔画牵牛花的花冠,注意形成半圆花型,勾出牵牛花的喇叭形,可根据构图画几朵,并错落画花苞。勾出牵牛花的花托。拖笔画牵牛

花的藤蔓,注意藤蔓相互缠绕的美感表达。第三步拓展延伸到其他花卉。师: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笔墨技法画荷花、菊花、兰花等其它花卉,同学们自己试着创作吧!反思:微课中通过教授学生从准备材料开始到教师教画牵牛花的示范,以及延伸至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学过的笔墨技法创作其他花卉的过程

。学生通过微课能完整的了解牵牛花的绘画步骤,清晰地感知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让学生课下自己尝试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练习微课上教画的花卉,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试着画其它写意花卉。提前通过微课的学习,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

实微课是一个比较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中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是示范的很少,有的老师直接让学生欣赏作品,课堂的教学效率很低。所以当我在多媒体上播放微课时,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每个同学都认真观看着,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看完后还意犹未尽,要求在放一次。学生一双双充满渴望的

眼睛触动了我,让我想到知识的传授形式多样,但成功的课堂需要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去组织。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前让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片段二: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习了中国画基本的笔墨技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师:板书课题《写意花卉》。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第七课组成单元。旨在初步接触笔墨之后,从人们熟

悉、喜爱的花卉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笔墨技法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实际练习。同时,借助花鸟画蕴含的深厚文化气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染,启发学生关注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蕴含在这些文化中的思想境界与审美情操。所以导入课题以上节课的旧知识导入,教师在此环节设计简洁,简单的一句话带学生进入本

节课的学习。学生也能很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片段三:欣赏名家作品,初步感知写意花卉。总结回顾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师:首先,老师带领大家欣赏名家写意花卉作品,说说你在作品中看出画家用了那些我们学过的笔墨技法?师:多媒体播

放几幅作品。生1:《荷花小鸟》中荷叶用的是泼墨法。生2:《葫芦》中叶片用的是破墨法,葫芦的藤用了拖笔。生3:《凌霄花》中用了破墨法和中锋。师:老师对几幅名家作品做简要的介绍。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

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中国画写意花卉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情趣。下面这幅《出水芙蓉图》就是工笔花卉。师:多媒体播放《出水芙蓉图》,这幅画用笔细腻,设

色柔美,画面十分精致生动。师:中国画写意花卉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花鸟蔬果的神韵,讲究笔法墨意的变化,那么中国画的笔法有哪几种?生: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教师板书)师:墨法又有那些?生: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等。(教师板书)师:墨又分哪五色?生:焦、浓、重、淡、

清。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可以看出大家都有认真学习,老师很高兴!师小结:注重发挥笔墨的表现功能,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花鸟画家把用墨、用色、用水结合起来,加上多变的用笔,把或娇柔,或恣意,或浓艳,或清雅的花卉表现得

五彩纷呈,神采飞扬;有的更是借物抒情,注重表现自己的品格和风骨,使写意花卉平添了几分品格和风骨。反思: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美术课本又是循环教材,平时同学们接触的国画作品是很少的,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课本上的名家作品,让学生初步欣赏,

并通过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找画中应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笔墨技法,学生发现名家的画作也是用老师教的简单的技法完成的,这在无形中为学生后面的自己动手创作树立了信心。学生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知识的掌握很牢固,大多数同学

都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作为教师,再次感受学生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知识,不管是之前教授过的,还是本节课的写意花卉,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初步的欣赏到技法的分析,逐步感受中国画的博大精深。片段四:教画练习。微课

的学习反馈:师:在微课中老师画牵牛花的叶片是用什么技法画的?牵牛花的藤蔓又是用什么技法画的?生:牵牛花的叶片是用侧锋画的,藤蔓是用拖笔画的。教师播放教画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学画写意花卉牵牛花。教师巡回指导。师:在一幅作品画完时,我们在作品上还要添加什么?生:名字、印章。师: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说说你喜欢的作品!生1:我喜欢陈文文的画,因为它的牵牛花花瓣画出了墨色的浓淡,很漂亮!生2:我喜欢李倩的牵牛花,因为她的藤蔓画的很美!反思:在课前的微课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怎样画牵牛花进行了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反馈学生课前微课的学习情况,通过现场绘画牵牛花检验微课

教学的成果。其实之前的微课学习大多数同学只是有了一个理论基础,也有部分同学课下进行了实践,,所以在充分的学习感知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拿起画笔画写意画卉就水到渠成了。班级四十多个同学在五分钟左右都完成了一副简单的

牵牛花作品,再通过署名,印章,学生的作品很出彩。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让我感受到之前的微课教学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平时一堂课只有几个好的同学学会了绘画,而这节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一副写意画卉作品,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学习的热情更加

高涨了。片段五:拓展延伸,自己创作其它花卉作品。学生参照名家作品、照片、画、图片资料等创作完成一幅简单的写意花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师:说说你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喜欢?生1:我觉得李佳栖的画很好,黄色的葫芦和墨色的枝叶藤蔓相互映衬,葫芦

上的小瓢虫更给整幅画看起来十分有趣!生2:我喜欢张煦的梅花,浓淡相宜!生3:我觉得汪光顺的小紫花很美,紫色的花朵,疏密不同的藤蔓,美丽而神秘!师:同学们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真的很棒,老师为你们骄傲!中国画博大精深,意境深远,除花鸟画外,还有山水

中国画,人物中国画,中国画家用笔用墨借花鸟虫鱼山川河流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有限的笔墨表达无限的精神空间,并与诗词、书法、篆刻形成诗书画印的整体艺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逐步学习,更进一步的体会国画的精彩。反思:看到学生完成了许多作品,真的出乎意料我的意料,没想到学生的作业如此的出彩,比

起前面的牵牛花好了很多,让我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造力倍加呵护、悉心培养。同时也正是有了之前微课学画牵牛花的基础,学生自由创作时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最后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让学生点评,

再次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独特的美,培养了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中国画的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学资源少,再加上条件简陋,教师基本功的差异,使得中国画的课堂效率较低,微课的教学时间短小精炼,教学内容精致,可以

突出学科的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美术教学中中国画课堂效率低的难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微课的提前学习让课堂更有效率,学生也通过自己优秀创作展示了一节课的精彩!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和市县初中美术听课老师的课后研讨,我收获颇多。教育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美术的

课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我将更多的应用多种媒体的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优化美术课堂结构,与传统教材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相得

益彰,为初中美术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从而取得最佳的美术教学效果。参考文献: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参《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孔六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胡铁生电化教育研究2011。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