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11课时 功和机械能 知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doc,共(7)页,149.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2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第11课时功和机械能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
重力对足球做了功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答案D2.(2018·广东广州中考)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沿直线匀速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
。则()A.W1>W2B.W1<W2C.P1>P2D.P1<P2答案C3.(多选)(2018·山东潍坊中考)如图所示,滚摆由最高点释放,旋转着下降到最低点后又上升,每次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渐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B.下降时减少的重
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C.上升时减少的动能等于增加的重力势能D.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不守恒答案AD4.(2018·江苏宿迁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三个实心的、大小相同的铁球A、铁球B和塑料球C,球A、C离沙地高度相同。现让三个球同时由静止释放,球落
到沙地上的状态如图中虚线所示。(1)根据可以判断出球释放前的重力势能最大。(2)比较球A、C可得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3)球在空中下落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答案(1)球陷入沙中的深度A(2)质量(3
)动能5.(2018·四川攀枝花中考)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静止开始放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
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2)由甲图和乙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有关。(
3)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他的看法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答案(1)转换法不能(2)速度(3)错误没有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模拟预测1.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
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D.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答案D解析题图甲中,箱子没
动,是由于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小夏用力推箱子时,箱子没动,说明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错误;由于箱子没动,移动的距离为0,故小夏对箱子没有做功,选项C错误;由于小夏将箱子推出后,
会移动一段距离,故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选项D正确。2.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做了功B.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C.桌面对
球的支持力做了功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答案B解析重力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垂直,重力对小球不做功,故A错误;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有力也有距离,所以手对球杆做了功,故B正确;桌面
支持力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故C错误;手对白球没有力的作用,白球继续运动是因为白球具有惯性,故D错误。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匀速从斜面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A.F1<F2,W1=
W2B.F1<F2,W1<W2C.F1>F2,W1>W2D.F1>F2,W1=W2答案A解析沿AB和AC两光滑斜面分别向上拉同一重物时,只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将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故W1=W2,又因为sAB>sAC,所以F1<F2,故选项A正确
。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
的是()A.W1<W2<W3B.W1<W2=W3C.W1=W2=W3D.W1=W2<W3答案C解析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三个功的大小都等于W=Fs,即W
1=W2=W3,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5.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J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3W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J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W答案D解析根据“手托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可知提30个鸡蛋的力大约为F=15N,住宅楼的楼层高大约3m,爬楼高度h=3m×4=12m,故提鸡蛋的力大约做功W=Fs
=15N×12m=180J;他爬楼做的功W1=Gs=500N×12m=6×103J,故A、C比较符合实际。从1楼到5楼大约1min,则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P==3W,故B符合实际。爬楼做功的功率P1==1×102W,故D不符合实际。6.中考体育测试跳绳的项目中,某同学在1
min内跳了180次,每次跳的高度大约为5cm。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为()A.1000WB.100WC.10WD.1W答案B解析设该同学的体重为500N,则他1min做的功为W=180Gh=180×500
N×0.05m=4500J,则其功率为P==75W,最为接近的选项为B。7.右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D.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战斗机油量增加,质量增大,动能增加。战斗机的质量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动能+势能,战斗机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动能增加,重力势能
增大,机械能增加。故A、B、C错误,D正确。8.(多选)某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运动的轨迹(a→b→c→d→e)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运动员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增加B.该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C.该运动员在c点的机械能等于d点
的机械能D.该运动员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答案ABC解析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选项A正确;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少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选项B正确;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运动员处于腾空状态,与雪之间没有摩擦,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故选项C正确;在a点和c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动能都为零,a、c两点高度不同,重力势能不同,故
选项D错误。9.蚂蚁用10-3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着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J,此时的功率为W。答案10-410-5解析蚂蚁对树叶所做的功W=Fs=10-3N×0.1m=10-4
J,此时的功率P==10-5W。10.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象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F1F2,P1P2。(均选填“>”“=”或“<”)
答案=>解析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相等,拉力F相等,即F1=F2。从图象中可以判断出,第②次的运动速度v较小,根据公式P=Fv,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P1>P2。11.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
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弹簧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②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物块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ΔL;③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④多次改变弹簧的形变量
,重复步骤②③;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的关系。(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来间接反映的。(3)本实验中,从物块离开弹簧到静止,物块将能转化为能。答案(1)弹簧形变量(2)物
块滑行的距离(3)动内解析(1)由步骤②③可知,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弹簧形变量的关系。(2)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于用仪器直接测量,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物块滑行的距离来判断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3)物
块离开弹簧后,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将动能转化为内能。12.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
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2)从下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的关系。实验次数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
1202030240205836020(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
结论:。答案(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木块运动的距离(2)速度质量(3)甲(4)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解析(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出来的,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就表
示钢球的动能越大;(2)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使小球到达最底端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上面的两次实验是在速度一定时,改变物体的质量,探究动能的大小,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的,因此改
变木板的长度,应采用甲的建议;(4)由表中的数据知: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13.右图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配重、缆绳、滑轮和电动机等部件组成,连接轿厢的两根缆绳非常靠近,轿厢空载时的重力是3100N,配重的重力是3000N。某次电梯载货的重力是
1000N,当电梯匀速上升15m时,所用的时间为10s。不计缆绳重力和一切摩擦阻力,在此运动过程中,求:(1)轿厢的速度大小。(2)配重重力对配重做的功。(3)电动机的功率至少多大。答案(1)1.5m/s(2)4.5×104J(3)1
650W解析(1)轿厢速度v==1.5m/s。(2)配重下降的距离h=s,配重重力对配重做的功W=G配重h=3000N×15m=4.5×104J。(3)连接轿厢的两根缆绳非常靠近,轿厢受两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重力。则右侧缆绳对轿厢的拉力F1=G厢+G货-F配重=3
100N+1000N-3000N=1100N,右侧缆绳拉力做的功W1=F1s=1100N×15m=1.65×104J,电动机的功率至少为P==165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