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月相》教学设计 (6).doc,共(3)页,30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5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七年级下第四章第4节《月相》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月相是生活中常见的天文现象,学生已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准备。但本节课需理性地分析月相的成因,需要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要利用模拟实验和媒体直
观表现自然现象,突破这一难点,并不断创设一些情境,及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天文的积极性。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2.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过程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和投影技术直观展现月相形成过程,并分析形成原
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体运动规律,培养热爱天文,探索自然的情感,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及与农历的关系;难点:探究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四、教学
方法模拟实验演示和问题教学相结合。五、课前教具准备自制月球(黑白),多媒体同屏,天空方向纸板,课件等。六、教学过程【引入】播放《水调歌头》片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确如此,我们平时看到的月球有圆有缺,那么你能画一画平时赏月时所看到的各种月球形态
吗?(一)月相【画一画】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月球的圆缺形态【小结】一看就知道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人,画的很不错,而且形态又多。那么我将月球的这些圆缺形态称为月相。(多媒体补充展示一个月的月相)(二)月相形成原因【提问】那么我们就会思考,月相的各种形态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思考)
【提示】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思考这几个小问题:1.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学生:不是,月球始终是球体)2.月球是怎样的球体?(学生:不发光不透明)3.那么,类似于地球,太阳光照到月球表面就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昼夜现象,一半白天一半黑夜)【小结】因此,月相形成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月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展示】半黑半白的月球模型【提问】既然是半黑半白,那为什么会出现圆月或者看不到月球?这位同学你把你从座位上看到的月相画在黑板上,另一组同学,你也画出
你从座位上看到的月相。(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自看到的月相)师:为什么不一样?(观测者所处的位置和视角不一样)【模拟实验】用半黑半白的月球模型模拟月球,一侧窗户模拟太阳光,手机摄像头展示地球上观察者的视野。师生互动:按照课本A→H的逆时针方向观察月相的变
化,画在书本上。并在课本P141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字母。【学生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1.月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日、地、月的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三)月相的周期变化【自主学习】根据刚才的模拟实验,读图P142,并在图
上方框内画出对应的4个特殊月相。【展示学习成果】投影学生画的月相,并加以分析。【自主学习】在学案上完成表格《月相与农历的关系》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出现时间(农历)农历初一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地月日视觉形状【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
期是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它确定的。【小试牛刀】写出下列我国传统节日的农历日期,并判断月相: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七、作业布置1.作业本。2.今天是四月十六,儿童节的农历
是五月初七,分别画出即将观看到的月相,赏月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