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压强》教学设计.doc,共(3)页,10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4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阎淑男学段学科初中科学区县椒江区学校名称台州书生中学教学题目第七节压强所选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第七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确认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
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过程与方法:1.采用教师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来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其中的关系;2.学生利用方格纸来计算脚印面积,通过计算自身对地面的压强来熟练运用压强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2.在小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1.压强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三要素,其中注意压力方向的区分和压力大小和重
力大小的区分。3.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4.压强公式:p=F/S,压强的单位,公式的变形及应用。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典型例题画图分析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多例子测量并计算压强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
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学生对力已有三要素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摩擦力、重力时均从三要素和作用效果入手。同样,在压强一课中,先了解压力,从三要素和作用效果着手,引出压强的概念。计算题对于学生来说始终是个小错误频出的点,所以请多个同学来黑板计算,同学挑错以加深记忆。三、学习环境选择1.
学习环境选择(B)A.简易多媒体教室B.交互式电子白板C.网络教室D.移动学习环境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
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引入压力压力的定义实例、图片举例压气球、静止在桌上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分辨压力的三要素让学生切身体会压力及其作用效果压
力与重力的区分压力的三要素画力的示意图、列树状图区分让几个学生上来画图,纠错指导在导学案上画力的示意图区分压力和重力的方向与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教
师用压气球和压笔来引入,探究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利用手头的实验仪器来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引导、启发设计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的关系如何
。压强公式的得出P=F/S压强的单位从速度引入,当受力面积与压力大小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引出压强公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用速度启发,举一反三。思考方法、应用公式让学生自己得出压强公式,并知道压强的单位、大小。压强公式的应用P=
F/S测自身压强实验提供学生方格纸,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利用方格纸测出脚印面积,计算对地面压强。让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计算压强五、评价方案设计1.评价形式与工具(AB)可多选A.课堂提问B.书面练习C.制作作品D.测验E.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F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1.课堂实验。通过学生利用方格纸测量脚印面积,通过计算应用压强公式来考察学生对此方面的掌握情况。2.课堂检测。一道典型计算题的计算,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坐,大家一起评价进步。3.作业检测。通过作业本、巧学巧练两本
练习来加深巩固,并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总体掌握情况及其薄弱点。六、备注压力的三要素:大小:与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作用点:物体表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结论: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