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压强》(第一课时)教案 (4).docx,共(4)页,18.72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4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节(第一课时)压强黄湖中学虞榴音教材分析:压强是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课时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编排的。在本节教学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是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并具有了一定的受力分析能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
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的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
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的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3、了
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从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出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发散思维和创新
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髓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PPT播放: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站在海涂上的人会陷入及膝深的海涂中,而骑在泥马上的人却不会陷下去。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
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为什么站在海涂上的人会陷入及膝的海涂中,而骑在泥马上的人却不会陷下去?问题四: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觉到
疼痛?问题五:为什么捏笔尖的手肉会陷进去?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
初步解决上述问题。活动一:认识压力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压力产生的,那么压力是作用在受力物体的哪个位置?方向如何?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
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学生作压力的示意图,并得出压力是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向下。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那么压力大小都等于重力大小吗?请画出图中物体重力和它给地面,斜面
,墙面的压力示意图。2、明确探究课题:影响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的因素?3、猜想假设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4、设计实验(1)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采用实验方法:(3)控制什么?怎么控制?(4)改变什么,如何改变?(5)根据
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选择部分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设计过程请画图表示。5、进行实验今天给同学提供了一个小凳子,一个海绵,一盒钩码,请同学根据已备的器材来验证猜想,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活动二的第三小问。得出:当物体静
止在水平面上时,它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N=G=mg。提出谈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建立假设: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小凳子陷入桌子的深度控制变量法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如果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就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改变压力大小,通过改变钩码的放在小凳子上的个数。如果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就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将小凳子由正放改为倒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交流评估6、教师小结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
论。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温故知新,建立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图片。2、引出压强的概念3、利用课
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压强。4、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5、例题应用课件出示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思考找到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理解基础上记忆。思考并回答倾听并感悟。学生独立解答,并小组交流由浅入深,使学生逐
步建立压强的概念。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课后巩固,检验成果出示题目独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