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

DOC
  • 阅读 7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8.015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3).docx,共(17)页,48.01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4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1新生命的诞生(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能说出精子、卵子的基本结构、相对大小和形态。2.通过读图了解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组成器官、部位及其功能。3.通过讨论能简单地叙述出精子与卵子受精过程及受精地点、受精卵着床位置。

重点难点精子、卵子的基本结构受精过程及受精地点、受精卵着床位置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引入]新生命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一、精子、卵细胞与生殖系统/精子<--男性的睾丸\受精卵<-----||生殖系统\卵<--女性的卵巢/二、观察课

本上的精子和卵细胞结构图,分组讨论说出精子、卵子的基本结构、相对大小和形态。三、观察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比较异同点,说出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组成器官、部位及其功能。四、思考与讨论: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中,有些器官的功能比较类似。请指出与睾丸、输精管、阴茎等男性生殖器官相类似的女性生殖

器官分别是什么。五、受精的过程:位置,实质位置:输卵管;实质:两个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核融合为一个细胞核。六、妊娠:即怀孕细胞分裂-->胚胎-->着床七、思考与讨论:结合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说说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八、课堂练习:P7:1九、作业:1、复习,下节

课听写:(1)人的生殖细胞包括;遗传信息位于生殖细胞什么结构内?(2)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3)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4)受精的位置;受精的实质;(5)受精卵着床位置、胚胎发育场所;2、作业本A:P1—2反思2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1新生命的诞

生(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胚胎发育过程和分娩养育的过程。2.通过讨论能说出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与方式。3.通过讨论能结合受精与胚胎的形成过程,说出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重点难点胚胎发育过程和分娩、养育学前准备

PPT学习过程[引入]胚胎着床后如何发育并诞生胎儿的呢?一、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细胞分裂-->着床-->胚胎胚胎(胎儿)-->婴儿产出大致的时间:第2周、第3周、第9周、第38周(9个多月)介绍母亲节,让学生回去后感谢一下母亲。胚胎在母体内获得营养的途径:开始,由卵

黄提供着床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胎盘: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脐带:索状结构,连接胚胎和母体胎盘。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注意事项:孕妇禁用烟草、酒精,慎用或禁用某些药物的原因:其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能穿越胎盘中母婴间的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二、分娩:婴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宫口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注意事项: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三、养育:母乳喂养,生活与教育上依赖、接受父母的教育。四、试管婴儿:人工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后移植母体子

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五、课堂练习:P7:2六、作业:1、复习,下节课听写:(1)羊水的作用;(2)母体与胚胎物质交换的器官;(3)通过什么,胚胎可从母体为不断获得什么?同时排出什么?(4)孕妇禁用烟草、酒精,慎用或禁用某些药物的原因;(5)受精卵在子宫中

生长发育多长时间?产出的胎儿叫什么?这个过程称为什么?分哪几个阶段?(6)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起什么作用?(7)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8)什么是试管婴儿?2、作业本B:P1—2反思3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2走向成熟(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和讨论知道

人的发育所要经历的几个时期。2.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与变化。重点难点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引入:阅读P8,人的一生要经过几个生长期?你已经经历了那几个生长期,正处什么时期?请

学生回答。一、人的生长时期读图:P8图1—11看人体的生长曲线图。学生小组讨论人在哪二个时期生长最快?青春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如何变化?师:你近来从自己和同学的身上感受和观察到某些变化了吗?(身体变化、心理变化)总结:其中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女孩

11—17岁,男孩一般晚二年。二、青春期的发育师:各位同学观察看人体青春期和儿童期的对比图并结合自身的发育特点说说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学生讨论总结,并写出来最重要的变化。小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外表变化: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形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遗精及

其原因,月经来潮的原因及经期卫生;(功能)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功能)三、课堂练习:P12:1—5四、作业:1、复习,下节课听写:知识建构2、作业本A:P3—4反思4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2走向成熟(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

习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青春期的注意点。2.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正常变化,关爱老人。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一、青春期的身心健康1、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2、不议论、取笑别人在青春期的变化、差异,

正确对待变化,不束胸、拔胡须或体毛;3、培养自制能力,异性交往中学会控制冲动,不卑不亢、自重自爱。4、疑惑不解的问题要询问、求教,求得指导帮助,以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身心变化,因为性知识是一门科学知识,不应回避;二、衰老和死亡1、衰

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影响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主要表现:延缓衰老:科学合理的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地进行文体活动等;死亡:生命的终止,是衰老的最终结果;主要特征包括心脏

、肺和大脑停止活动;2、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3、年轻人的义务:关怀老人。三、作业指导。四、作业:1、复习,下节课听写:知识建构2、作业本B:P3—4反思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3动物的生长时期(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特点及其共同性;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3.了解环境的变化对动物生命周期的影响。重点难点生命周期的特点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学前准备PPT学习过

程一、引入1、蝴蝶、海龟的寿命2、图片二、人的一生1、读图3—1探究:①不同时期人的特点②不同时期的人进行直线连接2、自己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目前又正处于什么时期?3、读图3-2探究:①填方框中的内容②总结人的生命周期③体会4、讨论:人类为什么能得到不断的延续三

、青蛙的一生1、春季,田间、池塘边你能见到的小动物是什么?2、读图3-3探究:①填空②填方框③展示④讨论:蝌蚪与成蛙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的不同点3、变态发育4、介绍青蛙四、蝗虫的一生1、引:夏季,荒草地或庄稼地里,你有时能见到大小不同的蝗

虫;冬季,在土里你可以挖掘到蝗虫的卵块2、读图3-4探究:①提醒②蝗虫的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3、介绍蝗虫五、生命周期1、思考2、归纳3、讨论:你觉得哪些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寿命?请举例流、小结。六、课堂练习:书本P18:1、3七、作业:1、复习,下节课听写:知识建构2、作业本A

:P5—6反思6体内受精体外受精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3动物的生长时期(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复习引导认识有性生殖的概念。2、导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3、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衰老和死亡的实质。重点难点有

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引入]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其中生殖可以有多种方式。※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有性生殖: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A、动物的受精方式B、动物胚胎发育方式二、无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三、小结四、课堂练习:书本P18:2五、作业:1、复习,下节课听写:知识建构;2、作业本B:P5—6

反思胎生卵生卵胎生7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4植物的一生(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2.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重点难点种子的主要结构学前准备

PPT学习过程[引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完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结构[师]在黑板上画出种子结构示意图1.蚕豆的结构[花生]胚和种皮2.玉米种子的胚和种皮。3.比较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相同品不同点。

[师]胚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将来植物体的雏形,一旦胚受到损伤,种子就不能萌发,所以,胚的完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内因。胚乳和种皮只不过是在胚长成幼苗过程中提供营养和保护的作用。4.种子的分类。1.根据种子内有无胚乳,种子可分为有胚

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5.种子的成分。种子里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小结]反思8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4植物的一生(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

标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重点难点种子的萌发条件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引入]春暖花开,是农民伯伯开始播种的季节。一、种子的萌发:为什么在春天萌发呢?种子萌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学生找出变量师:选择合适的变量——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分组实验]1.生:小

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注意变量的控制选择3.对照课本上的设计方案,分析要比较哪些证据?[师]从实验结果来看,阳光影响植物的生长一个次要原因。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空气水分温度4.种子萌发的过程5.探究水稻萌发的因素[课堂练习][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反思92016学年第二学

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4植物的一生(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芽的结构和分类、芽的生长特点花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时期重点难点芽的分类、花的结构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一、芽的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芽分为顶芽和侧芽。二、芽的结构:出示PPT,观察芽的结构。三

、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杨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

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

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四、花的结构1、按序观察。2、花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五、植物的生长时期1、植物的生长时期。2、与动物生长时期的异同对比。六、小结。七、作业

:1、复习,下节课听写。2、作业本A:p9—10。[课后练习]巩固反思10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重点

难点传粉、受精等过程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导入]:演示荷花,进一步熟悉花的基本结构,说明雌蕊和雄蕊结构。一、传粉传粉:结合图3-47棉花和豌豆花的传粉方式并讨论总结它们传粉的不同点。豌豆花在没有开放时,花粉已经传到了雌蕊的柱头上,是自花传粉;棉花是异花传粉。

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普遍)异花传粉的方式可风媒与虫媒等。把花分为风媒花与虫媒花。[讨论]: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会去什么样的花上采蜜呢?(课件展示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图片)总结虫媒花的特征:花瓣鲜艳,花蜜香甜等;风媒花的特征: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并且伸出花瓣外面。(说

明传粉并不是很容易的,从而说明生命的可贵)二、受精[课件展示被子植物受精]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到达子房,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三、果实、种子

的形成[课件演示果实的形成]传粉受精后,花的哪些部分会枯萎、凋谢呢?[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花柱]不断发育的是:子房、胚珠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多个胚珠发育成多个种子。如果植物传不了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传粉不能

完成,果实、种子不能形成)有些作物在开花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传粉也就结不了果,这时人们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作物传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见图3-53讲述人工受粉的基本方法)[小结]: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完成了有性生殖。反思11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5植物生殖方

式的多样性(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知道植物主要的无性生殖方式了解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利用重点难点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引入]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的繁殖器官,除了这些器官可以进行繁殖作用外,

植物体还有哪个结构能起到繁殖作用呢?[根、茎、叶]。确实如此,植物的根、茎、叶也有一定的繁殖作用,植物体靠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过程叫营养繁殖。一、营养繁殖的方法1.分根法:夹竹桃、腊梅等灌木,它们的丛生茎下各自有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2.压条法:

方法见书3.扦插法4.嫁接法:砧木接穗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接合优点:保持亲本特性;大量繁殖,较高的经济效益二、组织培养说明: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这主要原因是: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

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

、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例如:利用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大量生产有经济价值的试管苗,然后移入温室或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在花卉、果树和林木等多种植物上已用此种方法进行工厂化育苗。反思122016学年第

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细菌的不同形态,掌握细菌的结构特征;2.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重点难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一、细菌细菌的形

态细菌的结构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设疑:你知道贮存不当的食物为什么会变味发臭吗:生答:细菌大量繁殖的缘故。资料1:一张旧纸币至少有400多个病菌,细菌最多可达30多个,一块洗碗抹布每平方厘米含有1000万个细菌,而且用得越久细菌数越多,一个

指甲缝里有近5万个细菌。资料2。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决定于空气被污染的程度,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每立方米空气中有280000个细菌,在山顶上,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只有4个细菌。请学生阅读资料,谈谈从资料中获得的信息: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

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开发性提问:你见过细菌吗:能否描述细菌的形态?学生活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放在培养皿中变质的猪肉块和发霉的面包块的表面。提问:能否数一下里面的细菌数。教师指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菌

落。要观察到细菌的真面目,要利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的到。投影: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图片请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细菌的形态结构有3种,分别是螺旋菌、球菌、杆菌。细菌细胞既没有叶绿体也没有细胞核,只能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思考:细菌是植物吗?细菌是动物吗?(与动植物细胞比

较)生答:细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教师总结: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反思13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学生区别细菌和真菌;了解食物

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和食物保存的方法;2.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重点难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二、真菌真菌的结构真菌与细菌的比较3.大型真菌和人

类的关系相对于原核生物,有细胞核结构的生物,我们称为真核生物。根据概念,思考我们学过的生物哪些是真核生物?生答:植物和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出示:发霉的面包提问:你知道面包为什么发霉吗?学生容易认为是细菌大量繁殖,教师指出

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缘故。投影:霉菌和细菌的图片,比较两者的不同点生答:霉菌有细胞核,细菌没有细胞核。教师指出,霉菌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投影图片)食用菌:香菇、蘑菇、金

针菇、木耳酵母菌:用于酿酒,面包发酵药用:青霉、冬虫夏草总结归纳: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分布十分广泛。提问: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环境有何共同特征?生答:生活在动、植物的尸体上及腐败的物体上,依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根据这项特征,思考食物上滋养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水分、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要保存食物你通常会采取哪些方法?1.干藏法。2.冷藏法。3.真空保存法。4.腌制法。5.加热法。请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些储存方法的好处。三.学生活动: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反思14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

案课题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课时课型复习课时间学习目标通过疏理本章知识查漏补缺;重点难点生殖是生命代代相传的核心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反思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2.1感觉世界(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人皮肤中

的四种感受器,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2、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重点难

点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有那些感官的参与?一、人体

对环境的感觉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不同的感觉。二、皮肤的感

觉功能感受器的介绍1.皮肤的触觉活动P44结论: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介绍: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2.皮肤的冷、热觉结论: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结论:皮肤具有冷觉和热觉,是皮肤真皮中的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接受

刺激的。设问:皮肤中除了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以外还有什么感受器?3.皮肤的痛觉: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出现过哪些痛觉?讨论:皮肤的触觉、冷觉、热觉、痛觉中,哪一种感觉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三、鼻和嗅觉嗅觉的形成:进入鼻腔―>刺激嗅觉感受器->通过嗅神经传入大脑->嗅觉

。1、嗅觉的特点(1)嗅觉的适应性数秒到数分钟即可适应(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狗比人高1200倍(3)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婴儿的嗅觉灵敏度比成人高(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猫—老鼠、鱼狗—„„[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复习,准备听写;2、作业本A,P15——1

6反思16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2.1感觉世界(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与讨论知道人体的舌具有味觉功能及味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重点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复习鼻和嗅觉进入鼻腔―>刺激

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气味传入大脑->嗅觉1、嗅觉的特点(1)嗅觉的适应性(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3)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实验:在几个不透光的瓶中装入:酱油,食醋,自来水,让几组学生上来判断:四、舌和味觉要了解舌头的,先来观察舌头(互

相观察),学生描述:分析:舌头的结构舌乳头味蕾味觉细胞思考:吃糖的时候,为什么越嚼越甜?因为溶解在唾液中的糖越来越多,说明舌对液态的刺激特别敏感。读图思考:味觉是如何产生的?[联系嗅觉的形成过程]介绍

:1.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2.通感[小结]:舌的结构、味觉的形成过程布置作业:作业本B:P18—19反思17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案课题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物

体的振动2、知道声音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重点难点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难点: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演示学前准备PPT学习过程[引入]讨论: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让学生举出一些声音这些声音是

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课题]一、声音的发生和声源小实验1:让学生用手头的橡皮筋或细绳按书上实验描述进行操作。①你听到声音了吗?②橡皮筋有做怎样的运动?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小实验2:让学生用一把尺,使发出声音,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

,并描述。观察:当尺停止振动时,是否还能听到声音?总结: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出声音。体验: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介绍]液体的振动,气体的振

动[风声、哨子等]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耳朵里面的呢?小实验:桌子能够传声.展示课本上的自制土电话实验:真空状况下的声音传播实验。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液、气),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介绍在

太空环境下,如月球上的通讯情况,反驳某些影视作品中的错误。二、声波声波: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声波。简单介绍声波的用途。思考与讨论:P52三、声速:340米/秒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四、课堂练习:书本P521

、2、3五、布置作业:作业本AP17—18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