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1《物质的构成》教案 (2)-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7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5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1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题目物质的构成年级学科七年级授课教师李玉婷工作单位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知道分子很小,同种物质的分子大小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分子空隙不同,并且气体的分子空隙比固
体、液体大;理解热胀冷缩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多次画构成物质的分子模型图,训练学生的画图表达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多次先画后修正分子模型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
学生两次分组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分子间空隙相同,气态时的分子空隙最大难点:同种物质的固液气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画图展示法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硬件:电脑,投影仪软件:PPT教学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多次画分子模型图及小组合作,在动手、动笔、讨论中学习。教学设计总体思路:1.多次反复利用模型法,让学生
把对分子的认识通过画“分子模型图”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变抽象为形象的目的。2.学生画图表达想法,暴露错误——学习修正,再画图表达,暴露错误——再学习修正„„如此反复,最终修正、完善知识。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用时一、课题的引入提问: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
基本单位,那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展示:沙雕作品,由大量细小的微粒构成,自然界当中各种各样的物质是否也是由大量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呢?比如蔗糖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接受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这一观点比较困难,利用课
本的沙雕作品进行类比,为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知识提供基础。2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组实验:观察蔗糖提问: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方糖溶解后,它还存在吗?如何证明它还存在?既然方糖还存在,为什么看不见了?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亲历由大到小的
过程,引出“分子”。5课前自主预习反馈:提问:1.“一种”是什么意思?2.“微”是指有多小?1.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2.用自习与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节省时间,为后面的重点与难点腾出更多时间,提高效率。2三、分子很小PPT投影:一
滴水中的水分子,提问:分子究竟有多小呢?1.让学生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2.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等微粒是极小极小的。2思考:你认为水、酒精中的分子是怎样的?试着画在活动单的“图1”中。巡视后补充:1.同种分子的大小是一样的。2.分子的形状是多样的,我们统一用小圆圈表示分子。刚才
画的图,需要修正吗?(画在“图2”中)暴露的错误:同种分子大小、形状可能不同。让学生边学边修正原来的错误:同种分子大小、形状相同。同时暴露新问题: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一样大吗?3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寻找一位画分子间有空隙的学生提问:你为什么画成这样呢?质疑:分子间真的有空隙吗?反馈学生作图,为后面证
明分子间有空隙作过渡1分组实验:酒精与水混合提问:实验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质疑:分子间有空隙,就会体积减少吗?1.训练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2.引导思考;3.通过实验感受惊奇,增强兴趣。4演示实验:黄豆与芝麻混合提问:1.混合后总体积怎么了?
2.仔细观察,为什么会这样?3.如果它们的颗粒一样大,总体积会怎样?4.此实验说明了什么?提问:现在你认为水、酒精中的分子是怎样的?刚才画的需要修正吗?(画在“图3”中)总结:刚才的实验说明液体的分子间存在空隙。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推理出: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3.引出“分子间有空隙”的结
论4.让学生边学边修正原来的错误,最终知道: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分子比水分子大。7小组讨论:1.气体的分子间也存在空隙吗?2.固体的分子间也存在空隙吗?3.你能证明你的观点吗?教师补充:演示实验:压缩针筒、投影图片:油渗入墙砖提问:分别说明什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间都存
在空隙。追问: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一样大吗?如何证明?演示:分别捏装空气的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总结:一般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中,分子的空隙大小排序:固体<液体<气体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小组合作,全员参
与,照顾全体。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4.让学生体会:学习是有用的。7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思考:比较气体与液体的分子空隙大小,分别捏装满空气的瓶与装满水的瓶子,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分组实验:把酒精放在开水中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解释现象:先汽化,分子间隙变大;后液化,分子间隙变小。提问:你能画出同一物质分别在固、液、气状态时的分子吗?(画在“图4”中)1.通过分析实际例子,得出微观本质原因。2.培养科学思维的严密性——单一变量。3.训练实验
操作和观察能力;4.通过实验感到惊奇,增强兴趣。5.暴露并纠正学生的前概念:以为这是热胀现象。6五、热胀冷缩原理提问:乒乓球瘪了,有什么简便方法复原吗?演示:泡在开水中复原思考:这是什么道理?你能画出气体受热膨胀前后,里面的分子吗?(画
在“图5”中)1.用生活中巧妙的现象引出热胀冷缩现象。2.用刚学的分子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3.用模型的方法形象地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5六、课堂小结看一看你画的图,前后有修改吗?说说通过这次学习,你学到了哪些以前不知
道的知识?1.回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2.让学生体验:收获新知的喜悦。2板书设计4-1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3.分子间有空隙同种物质的空隙: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同状态下,物质分子间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