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1.4电流》教案.doc,共(5)页,176.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2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电流》教材分析:《电流》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以实验为基础,系统介绍了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及单位、电流的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等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
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正级流向负极的。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一些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大小。3.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电路符号;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4.通过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
流的特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的概念。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中学会使用电流表。3.通过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探究总结其中的电流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的
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正确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教学难点】设计和分析探究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摩
擦起电?2.带电体有什么性质?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4.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二、激发学习动机:【演示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讨论与分析】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为什么会减小?B的金属箔为什么会张开?它所带的电荷如何得到的?三、讲授新知识:(一)电流和电流的方向1.自由电子金属中的原子
内离原子核最远的一些电子可以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类电子叫作自由电子。2.自由电荷可以自由运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是自由电子。3.电流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4.电流的方向(1)物理学中规定,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2)在闭合电路中,由于电源的作用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类比水流的形成)5.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强度简称电
流符号I6.电流的基本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毫安(mA)和微安(μA)换算关系:1A=103mA1mA=103μA【拓展】物理学家安培的介绍7.一些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见课本P53,感
知电流的大小。(二)电流表【观察与思考】观察两个电路中小灯泡L的发光强弱会发现:同一个小灯泡,当接入两个电池组成的电路时发出的光比接入一个电池的电路要亮。这说明两次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如何测量其大小
?出示电流表实物。1.认识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接线柱、刻度盘(量程与分度值)、调零旋钮、指针。电流表的电路符号【实验操作】2.练习使用电流表(1)电流表的连接要求①使用前要调零。②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必须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
电源的两极!④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⑤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试触法简介为避免电流过大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算电流的情况下,要先选用大量程,迅速地闭合开和断开开关,看看在开关闭合的瞬间指针的偏转是否在最大测量值之内。(2)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所选电
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练习读数】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用干布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探究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设计实验:在下图中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大小。进行实验: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2.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A位置,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断开开关,再分别将电流表接入B和C位置,测出电流的大小;4.用规格不同的小
灯泡,再做两次实验。记录数据:(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A=IB=IC【探究2】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设计实验:在下图中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D四处的电
流大小(注意位置的不同)进行实验: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2.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A位置,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断开开关,再分别将电流表接入B、C和D位置,测出电流的大小;4.用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做两次实验。记录数据:(将实验过
程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C=ID=IA+IB。四、巩固运用:1.电荷的定向移动移动形成电流。人们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
B,则瞬时的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选填A流向B或B流向A).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1)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2)连接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3)被电路中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4)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流表和电源。3.某学生使用电流表时,根据电路中的待测电流,应选用0~0.6A的量程,但误将“-”和“3”两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做的结果是
(D)A.指针摆动角度大B.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更准确C.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表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精确五、检查评价: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电流、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
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4.如图所示,小阳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他分别用电流表测电路中A、B、C三处的电流,得知IA=0.2A,则IB=0.2A_,IC=0.2A。5.如图所示电路图,电流表A1的示数为0.9A,A3的示数为0.4A,则通过L1的电流是_0.4
A_,通过L2的电流是_0.5A_,通过干路的电流是_0.9A。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学会使用电流表,在实验中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不要只是教师讲,充分锻炼学生,让学生动
手、动脑,这样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生自主探究。ABCL1L2L1L2A1A1A3A2A1A3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