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3.docx,共(3)页,24.56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04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2、了解结晶的方法,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通过实验及分析,学会利用实验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并在实验探究中形成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合作学习模式。二、学习重点: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转化方法;掌握结晶的方法。课前预习1、溶液的定义: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
质叫做,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液是由和组成的。例如:写一个你比较熟悉的溶液,其中溶质是,溶剂是。2、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3、溶解实验所需仪器包括:、,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4、你认为溶质在溶剂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
?原因是。课堂学习一、实验探究实验1现象实验2现象A烧杯在10ml蒸馏水中加入2.5克NaCl固体,搅拌再加入2.5克NaCl固体,搅拌B烧杯在10ml蒸馏水中加入2.5克NaCl固体,搅拌再加入2.5克NaC
l固体,搅拌C烧杯在10ml蒸馏水中加入2.5克硝酸钾固体,搅拌再加入2.5克硝酸钾固体,搅拌实验3现象实验4现象A烧杯再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并观察实验现象再加入少量NaCl固体C烧杯将C烧杯放在铁
架台上加热,轻轻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二、归纳总结(一)饱和溶液1、概念:,向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的溶液;溶解的溶液,叫做的溶液。2、注意要素:(1)在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2)在讲饱和与
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是的饱和溶液。(二)结晶1、概念: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如果继续或,溶质会从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2、结晶的方法(1);(2)。三、我的笔记()()()()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结晶()()()课堂练习1.一定温度下向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则溶液的质量是()A.100gB.110gC.90gD.无法确定2.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
溶液,可有多种方法,下列方法不能实现其转化的是()A.蒸发H2OB.加KNO3晶体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3.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
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20℃时,往10gKNO3溶液中加人入4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
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搅拌前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5.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
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略降低温度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6.某温度下,将A克的食盐加入B克的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A+B)克(填>、<、=、≤或≥)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B.在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