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docx,共(2)页,15.76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3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活动8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
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三、教学难点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四、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五、教具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
滤纸、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3.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
溶液的外观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
根据问题,及时指导)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
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4.分组讨论: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怎样改进?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争论,教师引导)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2.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2)溶解时
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教学小结: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问题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
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学生讨论: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课后活动: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