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切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九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doc,共(4)页,7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6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专题:圆中切线证明与计算学习目标1、掌握切线的判定及其性质的综合运用,在涉及切线问题时,常连结过切点的半径,得垂直。2、掌握切线的判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有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二是“无公共点,作垂线,证半径”。学习过程课堂笔记一、课前预习1、
知识点填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2、如图,AB=AC,AB是⊙O的直径,⊙O交BC于D,DM⊥AC于M.求证:DM与⊙O相切.3、如图,△ABC中,AB=AC,O是BC的中点,以O为圆心的圆与AB相切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二、课堂探究【探
究一】切线的性质及相关计算例1[天津中考]已知直线l与⊙O,AB是⊙O的直径,【解题方法】特点:公共点方法:【扫一扫】【解题方法】特点:公共点方法:【扫一扫】【解题方法】AD⊥l于点D.(1)如图①,当
直线l与⊙O相切于点C时,若∠DAC=30°,求∠BAC的大小;(2)如图②,当直线l与⊙O相交于点E,F时,若∠DAE=18°,求∠BAF的大小.例1分层探究:问题1、题目中出现圆的切线,我们通常添加什么辅助线?问题2、当OC⊥l时,根据条件AD⊥l,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3、AB为⊙O的直径,
遇到圆中直径经常添加什么辅助线?证明:【探究二】切线的判定及相关计算例2如图,直线l与⊙O交于C,D两点,且与半径OA垂直,垂足为H,已知OD=2,∠O=60°.(1)求CD的长;(2)在O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连接AB,AD,若AD=解决有关切线问题的基
本思路:“见,连,得”,利用90°角进行求解,注意解题的规范性.【扫一扫】【解题方法】证明切线的方法是“有公共点,连,BD,求证:AB是⊙O的切线.例2分层探究:问题1:半径OA⊥CD,利用哪个性质可以
求出CD的长?问题2:∠O=60°时,△OAD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三、课堂检验独立完成随堂过关练习,比一比谁的解题更简单,答题更规范。四、课后练习1、[青海中考]如图,已知Rt△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BC的垂线,分别交CB,CA的延长线于点E,F.(1)
求证:FE是⊙O的切线;证;无公共点,作,证.”在中考切线的证明题中,连半径证垂直的题型较多,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角度互余等方法进行证明.【扫一扫】(2)若EF=8,EC=6,求⊙O的半径.2、[德州中考]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DE是⊙O的直径,
过D作⊙O的切线,C是AD的中点,AE交⊙O于B点,四边形BCOE是平行四边形.(1)求AD的长;(2)BC是⊙O的切线吗?若是,给出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