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18《泥条小陶罐》教案4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97.500 KB
  • 2023-03-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美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18《泥条小陶罐》教案4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美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18《泥条小陶罐》教案4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18《泥条小陶罐》教案4.doc,共(4)页,9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78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泥条小陶罐》【课标要求】:1、年段要求:(参考2014版市修订课标)本课属于“雕刻塑造”主题(泥塑)单元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3~5年级的要求为:◆用彩泥、陶泥制作人物、动物、景物等。◆用泥及综合材料,创作立

体造型。◆用现成品作局部的加工或改变进行创作。2、学年内容与要求:内容:三年级美术关于“雕刻塑造”主题中泥塑单元学习内容共涉及到4节课:第一学期有《泥卷动物》和《恐龙时代》;第二学期有《泥条小陶罐》和《圆柱体的装饰》要求:三年级学生在“雕刻塑造”主题学习上的要点:知道压、搓、切、

刻、团、捏、塑的泥工基本技法。初步学会用泥条盘筑、编织、扭曲等方法进行各种陶罐制作。在搓泥条的过程中注意泥条的粗细,把握陶罐造型的美,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在自由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教材分析】:1、内容出处:《泥条小陶罐》是上教版第二

册第七单元“我们来玩泥”第1课内容。2、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2节课,《泥条小陶罐》和《圆柱体的装饰》。本课学习要求:知道泥条盘筑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方法,尝试用泥条盘筑、编织、扭曲等基本技能制作一个小陶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旨在学生通过各种泥工基

本技法运用泥条盘筑制作陶罐。3、本课核心知识技能:尝试利用各种盘、扭、编等方法制作陶罐。【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彩泥制作和陶土制作的经验,也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以及讨论交流以两两合作完成一只漂亮的陶罐。1、学习经历:在三年级第一学期中已经开始接触运用一些泥工基本技法

,如《泥卷动物》中已经学会用捏、压、团、窝、接等进行造型制作。在《恐龙时代》中通过观察利用彩泥表现动物特征,能够感受立体动物造型的美。2、已有基础:通过前面2节泥塑造型课例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泥塑的工具(刻刀、

压板)使用方法以及泥塑造型方法。3、新知预判:本节课让学生在盘筑的过程中在陶罐的细节部分运用编织的方法加以装饰,由于泥条的造型表现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筑的造型富于变化,为此在盘筑的技能上加了一点难度,让学生在体验泥条盘筑

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编织的方法丰富陶罐造型。同时使两个学生合作进行盘筑陶罐,这样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泥条盘筑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方法,尝试用泥条盘筑、编织、扭曲等基本技能制作一个小陶罐。过程与方法:在作品赏析、

教学演示、尝试实践过程中,学习泥条盘筑造型及其装饰泥工制作方法,同桌合作塑造一个小陶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泥条盘筑造型之美,激发对制陶的学习兴趣,提高泥工造型和装饰美化能力。【教学重点】:搓泥条并盘筑陶罐造型【教学难点】

:对造型的控制及装饰【教学策略】:1、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搓泥条的方法,让学生讨论泥条的不同组织方法所产生的形式变化。激发学生制作泥条的兴趣。2、欣赏了解泥条盘筑造型的特点,从而讨论陶罐制作的方法。3、师生作品比较赏析并评价作品

,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资源】实物泥塑成品、同龄人作品、教师示范作品教学准备:学具:彩泥、泥塑工具、实物泥塑成品、相关课件等教具:彩泥、泥塑工具、等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运用泥条盘筑的基本方法制作小陶罐,并加以装饰。拓

展层面:发挥想象,用泥条盘筑、叠加制作有创意的作品。教学过程:一、体验与认识(一)上一节课我们给福泉山陶罐进行了装饰,那怎样把平面的东西变成立体呢?(二)教师介绍,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泥条的盘、编、扭等技法。学生讨论泥条的不同组织方法所产生的形式变化。(三)学生尝试搓泥条(四)

出示课题解析:结合上节课绘画福泉山陶罐,让学生对陶罐的造型以及花纹的排列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引伸到本课让学生在尝试制作泥条的过程中用编、扭的方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对盘筑陶罐产生兴趣。学习反馈:二、欣赏与交流(一)泥条盘筑历史介绍。(二)欣赏由泥条盘筑而成的陶罐与运用其他方法制

作的陶罐作品,进行比较。讨论:它们有何不同?这些泥条盘筑而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三)比较欣赏运用编织、扭曲的方法装饰罐身的作品与单用泥条盘筑作品。讨论:你喜欢哪一种盘筑方法,为什么?(四)陶罐倒了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教师小结)(五)欣赏运用编织、扭曲、盘筑的方法装饰罐身的陶罐。解析: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赏析的方法,直观的感受用泥条制作陶罐的特色,同时出示用编织和扭曲的方法装饰罐身的图片,学生在观察讨论中提高审美能力,也为下面的装饰环节作铺垫。学习反馈:三、尝试与练习(一)教师演示(二)布置作业:1.作业:同桌合作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塑造一个小陶罐。2.作业要求:(1)泥条盘筑成

型并能站立(2)刻画、装饰,富有创意(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解析:同桌合作盘筑陶罐,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降低设计美化的难度,培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反馈:四、展示与评价(一)展示

作品与欣赏(二)学生自评:说说陶罐盘筑的方法和之前做的陶罐有什么区别?(三)生生互评:哪位同学的陶罐盘筑的最好,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原因是什么?(四)教师点评总结:1.泥条盘筑的陶罐造型有变化。2.泥条的粗细要均匀。3.泥条盘筑的纹样装饰变化多。4.泥条的粘接牢固。解析:通过作业展示和学生

自评、互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优劣之处,通过交流增加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习反馈:【教学反思】重难点处理:40分钟内一个学生不可能完成整个制作过程,而陶土的特性决定学生不能用两个时间段来完成作品,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应该提倡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

,我设计了以4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协作配合,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一点也正切合《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成功之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实施比较到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有所体现,使学生

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探究、合作学习,基本做到了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教学活动。问题所在:陶泥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一些,不够熟练,从造型的创意及精细程度有待加强。虽然学生完成了作品的制作,但限于评价交流时间不够,未能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

流,教学的完整性有所欠缺。原计划的评比也因时间不充分而未能开展。总结学生作品完成情况时,只是笼统地说“都很成功,各有特色”未能具体指出每件作品成功点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对于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因泥土

太黏难以搓成条的问题,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而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教益。以上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力避免。改进方法:要掌握搓泥条、泥条盘筑的要领,除了必要的提示方法,还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我通过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针对性地分析、解决,并在操作体验中总结、

领悟要领,逐步掌握各层泥条衔接处的定位及黏贴等技巧。这样做既有利学生少走弯路,又能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83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