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聆听 牧歌》教学设计1.doc,共(2)页,8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34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牧歌年级:小学四年级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分析:《牧歌》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第五册音乐第二课中的内容。本课选用的《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牧歌的代表歌曲。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
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设计思路:"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摘自新《音乐课程标准》)应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
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知
道乐曲是由同名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能力:熟悉《牧歌》的曲调,学会哼唱主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宽广美丽,感受蒙古人民对故乡深沉真挚的热爱,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熟悉《牧歌》的曲调,学会哼唱主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2、充分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蒙古长调的特点。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2、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竖笛、小提琴、黑板、词语卡片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生舞蹈进入教室(2分钟)2、师生问好。3、同学们,刚才悠扬悦耳的歌声把大明星吸引到我们班上了,它要和我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你们猜
猜它是谁?出示课件(美羊羊)生:美羊羊。师:你们对它了解吗?它的家乡在哪里?师:今天美羊羊要离开它的家乡青青草原去内蒙古大草原串亲戚,内蒙古大草原和青青草原很不一样,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会展开双臂弯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你们想去看看吗?
想去的同学注意了,闭上你的小嘴巴,用你的心去听去看去感受。(欣赏乌兰图雅演唱的《牧歌》视频3分钟)同学们欣赏的同时,轻声哼唱并随歌曲律动,感受歌曲情绪,试说一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呢?旋律、速度、情绪、节奏是怎样的?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
准备好了吗?二、欣赏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一)乐曲初探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美景视频3分钟。(板书课题)从题目入手,理解歌曲。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长调民歌,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叫牧歌。【设计意图】体会歌曲情绪,体会歌曲表达内容。并有意识的
进行律动,看学生是否能感觉旋律的层次感。记忆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感知。(二)学唱主题音乐《牧歌》。1、出示歌谱。师:我来用竖笛伴奏,请同学们轻声哼唱,在唱之前按老师的要求做:提示:注意歌唱正确的坐姿,面带微笑。听听这段旋律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节奏拖长,有很多长音,蒙古特色长调。)2、按节奏一小节一小节带读歌词一遍。师:请思考是否能听出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构成?生:两个(说的很好。通2过歌词和长音的结合,我们很容易能判断出乐句。板书:上句、下句。
)【设计意图】解决基本的音乐知识。3、一小节一小节带唱旋律一遍。(用手势,师唱时生默唱,师唱后,生轻唱,板画线。)师:感受歌曲音高的变化是否如此,同时体会歌词内容。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
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板书。(师出示图形谱)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图式:蓝天白云牛羊。【设计意图】:使声音的感受更形象化,更易理解。4、跟琴分句教唱歌曲。三、欣赏小提琴曲,分析旋律。1、师:蒙古大草原的景色深深吸引了我,蒙古大草原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我。现在有请小演
奏家倪华同学为大家演奏牧歌。掌声欢迎。好听吗?大家知道这又是什么乐器吗?是的,这就是乐器中的皇后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2、师:这首乐曲太感人了,让我们的小演奏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下面我们请出我国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先生和他
的钢琴家妻子,为我们演奏小提琴曲《牧歌》。大家想不想试着和他一起演奏?来,学着我的样子,左手拿起琴,右手持起弓。(可见机提示使用道具,铅笔盒、书本均可)(播放视频小提琴曲《牧歌》)需要注意的是:当听到主题旋律时才拉起小提琴。听完告诉我这段主题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3次)3
、再次欣赏小提琴乐曲《牧歌》。师:这3次出现的旋律是不是完全一样呢?谁发现了其中的变化。我们再来站起来闭上眼睛听一听(小提琴曲无视频),当听到了主题旋律时就把就把纸举起来,做左右摇摆的动作,听听这3次中哪一次音调变高了,就把纸举高点,音调变低了,纸就举低点,清楚了吗?四、结合多种音乐形
式,提升拓展。1、通过诗歌了解草原。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师范诵。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放康桥朗诵视频)2、师: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哪一样都少不了。我们刚才所欣赏的
《牧歌》就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的代表作。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音乐和舞蹈是相通的,这首《牧歌》不仅有器乐版、合唱版,艺术家们还把它编排成了舞蹈,我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斯琴格日乐《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设计意图】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
意境美。3、过渡语:歌曲太美了,可谓诗情画意,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世界名画,再动手画一画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好吗?先欣赏画,再边听《牧歌》边自己画,找一些作品,下节课大家一起点评。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提高
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师总结: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我想每一个同学都会感叹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我们要热爱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长大后能够为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欢
快活泼的音乐吸引了众多游客,让我们也前往大草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播放歌曲《吉祥三宝》,请学生边跳边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