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下册《聆听 拯救世界》教学设计5.docx,共(13)页,1.52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20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拯救世界》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基于课标中:“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突出音乐学科的人文性。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体验歌曲为主,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已有能力和认知特点,积
极引导学生在聆听、表现以及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探究歌曲中的旋律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及欣赏能力;将律动、演唱等音乐活动与识读乐谱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蕴含的真挚情感。2.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1、作者迈克尔•杰克逊:(1958.8.29-2009.6.25)美国歌星,是一名在世界各地都极具影响力与知名度的音乐家、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据称他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歌迷的歌唱艺人,被吉
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艺术家”。2、创作背景分析歌曲《Healtheworld》是迈克尔杰克逊于1992年为自己的同名慈善组织而创作的歌曲,旨在通过慈善募捐,改善那些饱受战火和硝烟困扰的第三世界国家儿童的生活。歌曲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呼唤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温暖和关怀,
被誉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3、教材分析:《Healtheworld》是迈克尔杰克逊创作的一首表现人类热爱家园,追求和平的欧美通俗歌曲,歌曲为四四拍,旋律婉转流畅,由主歌A与副歌B以及连接C和尾声组成:歌曲开始,便是孩子们的嬉
笑声、哭声,以及一个孩子的独白,表达了对营造一个美好世界的愿望。主歌部分A:由两个乐句构成,材料简单,旋律起伏不大,多为级进上行,具有较强的叙述性,切分节奏的大量应用,让歌曲富有一种推动感,在切分节奏后同音连线的大量运用,使歌曲具
有很强的抒情性,增加了歌曲的真诚之感。切分节奏动机一直贯穿全曲,第一乐句重复出现,第二乐句中六度大跳的出现,带动了情绪的升华;演唱形式为男声独唱。歌词上:这一部分的歌词,结合婉转的旋律,给人一种诉说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描绘一个心中“爱的世界”。副歌部分B:副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由两个
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采用主题a的一小部分动机加以变化,形成一个新的乐句,同音反复、长音较多。第二乐句变化重复b乐句旋律,并结束到主音do上,给人一种稳定的结束感。副歌B部分的旋律在歌曲中出现多次,在第三部分的重复中,调式由
原来的A大调→B大调→升C大调,音区逐渐变高,演唱形式由男声独唱,加入了和声伴唱,音响更加丰满,烘托了歌曲的情绪。歌词上:副歌B部分的歌词,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拯救世界”,唱出了作者呼吁渴望和平的心声。其他部分连接乐段:是不稳定乐段,调式转换,由原来的A大调→D大调→A大调,在八个
小节内两次转调,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这部分的歌词采用反问的语气提出问题:“那么我们为何仍在扼杀生命,伤害地球,扼杀它的灵魂?”引发人们的思考,倾诉着作者内心的渴望。最后出现全曲的最高音,引出歌曲的A段主歌旋律。…尾声部分:这部分旋律运用重复的手法,一直采用齐唱的形式重复副歌B部分的
后两小节旋律,而演唱者则演唱一个级进的旋律,与齐唱部分形成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最后童声加入,音量消减,自然结束,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歌曲的曲式结构为:3.学习者分析1、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年龄特点:五年级的同学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
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具有一定表现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听觉习惯:有较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喜欢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1)学生能够较好地感知音乐情绪,并用语言进行简单描述。(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
唱主题旋律、听辨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节奏、音区)的变化。(3)能够听辨歌曲中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说出人声的分类。(4)能够区分乐曲或歌曲的主题,能够划分简单的曲式结构。(5)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做简单的评价。识谱能
力:(1)具有一定识谱能力,能识读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等节奏型。(2)能够用听唱法学唱节奏复杂的旋律。前侧题:2、存在的问题(1)不了解作者迈克尔杰克逊。(2)课上首次接触欧美通俗歌曲,对于音乐风格把握不准。(3)歌曲范唱为英文,学生对于歌词内容不理解,对于歌曲中所表达的“仁爱”这
一思想理解不到。3、策略与方法(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收集作者迈克尔杰克逊在音乐和慈善方面的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在导入环节中,采用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律动感受的形式,对歌曲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之后通过哼唱、分析主歌旋律,演唱、表现副歌旋律等形
式,引导学生发现通俗歌曲中节奏的创作特点,并帮助学生唱好切分节奏,感受通俗歌曲的风格特点。(3)在课上,出示中英文对照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在分段欣赏中,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在聆听、体验、模仿、探究等活动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仁爱
”这一思想。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歌曲《拯救世界》,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会歌曲中表现的向往光明、企盼和平的真挚情感。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过程中,采用模仿、听辨、自主探究等方法,体会作品的情绪及深刻的内涵。3.能够听辨并记忆副歌部分旋律,并能够随音
乐用英文演唱副歌;能够听辨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学重点:歌曲《拯救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教学难点: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本课教学由四个环节组成:感受风格、导入课题;聆听独白、感受歌曲内涵;分段聆听、情感体验;完整聆听、情感升华。具体过程如下:(一
)感受风格、导入课题阶段目标:初步感受歌曲风格,导入本课课题。设计意图:从音乐风格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流行音乐风格;通过学生自主介绍收集的作者资料,导入本课课题。1.体态律动、感受特点(1)教师做二声部节奏律动,学生模
仿。(2)教师活动:用钢琴弹奏《拯救世界》歌曲旋律。学生活动:边做节奏律动,边听钢琴旋律,感受音乐风格。提问:刚才我们感受的旋律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歌曲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同?预设:音乐风格比较像流行音乐。2.师生交流、导入课题教师导语:你都知道哪些流行音乐歌曲?认识哪些流行音乐歌
手?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以及歌手。教师活动:出示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师生交流,导入课题。学生活动:交流分享自己收集资料,初步了解作者。(二)聆听独白、感受歌曲内涵阶段目标:从歌曲独白入手,整体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欣赏MV中的独白,了
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歌曲中赋予的思想。1.聆听引子独白、感知作品内容教师活动:播放MV中开始的独白,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学生活动:观看MV,试听结合,说说观看后的感受。2.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的内涵。(三)分段聆听、情感体验阶段目标:通过分段聆听,感受欧美通俗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哼唱主歌A旋律,感受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再通过演唱、表现副歌B旋律,感受通俗歌曲的特点。1.完整
聆听第一部分(1)听辨演唱形式教师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男声独唱。(2)介绍通俗唱法教师活动:简单介绍通俗唱法。学生活动:用自然、平和的声音哼唱歌曲旋律。2.聆听主歌部分A:(1)寻找切分节
奏教师活动:出示谱例,引导学生寻找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节奏型。学生活动:哼唱旋律,结合曲谱,寻找切分节奏。(2)感受切分节奏师生接唱第一句旋律,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特点,感受歌曲中切分节奏的作用。(3)再次聆听
主歌A教师活动: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旋律特点。学生活动:聆听主歌A,寻找重复旋律。教师提问:这句旋律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是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预设回答:出现了两次,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法。(4)结合歌词,感受情感教师活动:出示A段
歌词。学生活动:朗读中文歌词,感受歌曲情感。(5)再次欣赏第一部分歌曲教师活动:播放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视听结合,感受和声伴唱。3.聆听副歌部分B:(1)结合歌词、情感体验教师
活动:出示B部分中文歌词,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学生活动:朗读中文歌词,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呼吁和平的美好心愿。(2)教师介绍、情感共鸣教师活动:介绍迈克尔杰克逊在慈善方面的贡献,出示战火中孩子们的照片,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学生活动:通过观
看照片,体会作者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3)再次欣赏、朗读英文教师活动:播放副歌B部分音乐,出示英文歌词。学生活动:再次聆听B段歌曲,感受作者表达的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个别同学朗读英文歌词。(4)自主学唱,表
现副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唱副歌部分,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歌曲中的休止符,指导学生唱好副歌。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唱歌曲的副歌部分,随原唱以及伴奏演唱歌曲。(5)了解电声乐队教师导语:你们注意到刚才的伴奏里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吗
?预设回答:电子琴、架子鼓……教师活动: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引导学生听辨歌曲中伴奏乐器;简答介绍电声乐器。学生活动:聆听伴奏音乐,找出听出的伴奏乐器,了解电声乐器。(6)编创节奏,表现歌曲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为歌曲编创节奏型。学生活动:学生自
主为歌曲编创一个伴奏型,生生互学,完整表现歌曲的副歌部分。4.聆听连接部分C:教师导语:听听这段音乐在旋律和情感上有什么变化?教师活动:播放连接部分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情绪变化。学生活动:聆听、感受旋律调式
的变化,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变化。5.聆听尾声部分:(1)欣赏视频,情感体验教师活动:播放第三部分的MV,引导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情感。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音画结合带来的感动。教师提问:MV中的什么场景让
你特别的感动?预设回答:士兵放下手中的枪,不同肤色的孩子们手拉手……(2)聆听副歌重复部分教师活动:播放歌曲,听辨副歌B,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歌曲情绪的作用。学生活动:聆听歌曲,听辨并演唱副歌旋律,感受副歌三次重复调式的变
化,体会作者情绪的变化。第一次转调:…第二次转调:…(3)聆听、表现尾声部分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尾声部分,找出与副歌旋律的异同,引导学生探究演唱形式的变化。学生活动:师生合作演唱歌曲的尾声部分,分析尾声旋律特点,通过师生合作表现,感受
对唱以及童声独唱的加入在结尾部分的作用。(四)完整欣赏、情感升华阶段目标:完整体验歌曲。设计意图:欣赏迈克尔杰克逊在演唱会上与万人合唱的《拯救世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1.欣赏演唱会视频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师生合作表现歌曲。学生活动:跟音乐演唱歌曲,并随歌曲做简
单律动,随音乐完整表现歌曲。2.教师小结板书设计: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表现力。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二)评价量规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的评价量规不分等级,均以合格为标准。以下能达到三条既给予合格。评价要点1.喜欢《拯救世界》这首歌曲,
在本课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3.能够找出并演唱歌曲中的切分节奏。4.能够把握通俗歌曲的风格。5.能够听辨并演唱歌曲中的副歌旋律。6.能够对自己与他人的演唱或演奏做出积极客观的评价。
评价方式自评他评师评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一)教学设计特色说明1.突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的特点,从始至终让学生在以听为主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表现,如:在分段聆听阶段,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
突出内心感受;在聆听过程中,围绕旋律、节奏、音区、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听辨、模唱、表现音乐,突出了音乐学科特色。2.为了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歌曲的音响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音
乐本体,学生通过演唱主歌动机,模唱副歌旋律,表现高潮重复乐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记忆歌曲旋律,感受欧美通俗歌曲的风格。3.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自主学习探究音乐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生生互学。如:在感受欣赏副歌B部分旋律中,学生通
过深情的朗读英文以及具有乐器特长的孩子为歌曲创作伴奏音型等,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