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上册《聆听 故乡是北京》教学设计2.doc,共(6)页,21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01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汉剧小调《小放牛》课时1课时课型戏曲欣赏教具双屏教学教材分析《小放牛》讲的是瓜地村的一位小姑娘要去外公家,路遇一位牧牛童子,二人欢快的唱起山歌,玩耍起来……最后牧童骑着牛送小姑娘上路。在经典汉剧电影《柜中缘》里,陈玉莲以汉剧小调唱出别有一
番韵味,表现其天真、浪漫、机智、活泼的少女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汉剧十大行当中的“贴(花旦)”2.能力目标:为汉剧小调《小放牛》演唱配“念白”,配“眼神”等动作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汉剧片段培养孩子们对汉剧的喜爱。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剧“念白、唱腔”的体验2.教学难点:“花
旦”的了解,其“眼神”的表达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达标意图导入部分导语:同学们好!今天余老师带领大家走近电影院欣赏一段戏曲,猜一猜1.这是什么剧种?2.你从哪里看出是这个剧种?一屏显示老师的提问二屏播放汉剧《小放牛》--《柜中缘》片断。学生猜:
A.汉剧B.念白(湖北方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汉剧)师总结:汉剧小调《小放牛》形成部分1.汉剧特色(一、二屏插入图片,简介汉剧特色)汉剧:以湖北地方方言为舞台语言的剧种(京剧起源于汉剧)汉剧有“400(历史悠久400年)——800(戏曲多800曲
)——10(行当细)”的说法。2.“10个”行当(一屏插入图片)(男)末、净、生、外、小(女)夫、旦、贴(男)杂、丑简单介绍10个行当,着重介绍“花旦”“小生”“丑”二屏以行当图片让学生对应选择3.一屏出示《柜中缘》中《小放牛》陈玉莲的扮相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属于哪个行当,谁扮演的?生:
贴(花旦)-(重做功,年轻)活泼少女形象师:对,这个演员演得非常俏皮,活泼,天真又不乏机智,她是谁呢?(一屏插入陈伯华另一彩色扮相《柜中缘》)4.一屏简介陈伯华——汉剧大师二屏出示陈伯华与京剧大师梅兰
芳,与周恩来总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剧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汉剧行当引导学生了解“贴”行当及扮演者(陈伯华)发展部分发展部分过渡语:陈伯华大师在《柜中缘》中演的花旦,演得俏皮而雅致。汉剧“花旦”是注重做功的,光“眼神”就很有特色。1.一、二屏放“眼神”视频
及说明文字。2.请大家看看这个“左右涮眼”并随视频做一做。分屏教学:女生一屏(兰花掌体验),男生二屏(左提右按掌体验)3.分析“眼神”——“眼之窗”带着情绪来学习。4.再来看看《柜中缘》《小放牛》前的念白一屏播放念白提问:第1段表
现什么情绪?第2段表现什么情绪?5.学生练习“念白”——重点练习:a、紧腾腾(zen)的(委屈,压抑的心情)b、一下下(ha)的(委屈,压抑的心情)c、清亮清亮哦(舒畅心情)一屏显示唱词并播放唱腔6.《小
放牛》唱腔提问:第一段唱什么?—春景第二段又是唱什么?—春景里的人——牧童着重学习第二段中重复乐句“头戴着斗笠,引导学生体验汉剧“眼神”引导学生体验汉剧“念白”导学生体验唱腔身披着蓑衣,坐至在牛背”7.学生体验:第一段“念白”体验。
师生接龙,学生接重点词语第二段“唱腔”体验。在“头戴…..坐至在牛背”学唱并加动作拓展部分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小放牛》,你知道在《柜中缘》里,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1.二屏播放:“陈玉莲初遇岳雷”视频提问:什么角色?玉莲——贴
(花旦)岳雷——小(小生)官差——丑师:你喜欢什么角色?2.再看视频,学生分角色站队,各自体验自己的角色3.带领学生练习“初遇岳雷”片断一屏“念白”台词,二屏视频注意:“眼神”,“念白”等情绪的表现。4.请同学分组讨论,
挑选角色表演。学生评价:“眼神”“念白”等情绪上的评论。5.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表现汉剧角色(贴、小、丑)6.老师进行汉剧学习的升华7.学生听汉剧《小放牛》出教室课后板书设计2017年武昌
区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执教:余秀香武昌区白鹭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