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5《渔舟唱晚》教案.doc,共(4)页,1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66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渔舟唱晚》教学内容:欣赏《渔舟唱晚》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识谱、听赏音乐的能力,但是对于我国的古曲音乐文化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通过聆听、观看、体验和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感受了古典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1、
认记古筝的外形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2、分析、讨论乐曲的音乐元素,并能够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进行描述。3、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
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情绪和意境。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比较法、谈话和讨论法、体验法、律动法教学准备:古筝、古琴、电子琴、
CAI教学过程:一、认识古筝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件乐器吗?(出示古筝实物介绍:对!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和古琴都属于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不过呀,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分不清古筝和古琴。所以,老师今天特意把古琴也带来了,请大家仔细
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2.学生比较古筝和古琴,找出外形区别。3.老师分别弹奏古琴和古筝,学生总结其音色特点。小结:古琴的声音低沉、浑厚、古朴、有韵味儿;而古筝的声音则很明亮、清脆、似行云流水一般,非常的华丽、非常的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学习古筝的“热潮”。大家
想不想再听一曲?4.师弹《战台风》片段,学生了解古筝的表现力。提问:这段音乐与之前弹的古筝音乐相比较,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小结:由此看来,古筝的表现力实在是太强了!它不仅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在中国古典音乐当中,由古筝演奏的作品很多,其中最为经典的
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等。接下来,咱们一起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二、欣赏《渔舟唱晚》(一)、介绍曲名<渔舟唱晚>是由我国近代古筝演奏家娄树华编曲,曲名引用了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
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诗句的意思:渔船上的渔夫在傍晚歌唱,歌声传得很远,都传到了彭蠡湖的最远处。(二)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部分。①师弹奏古筝。②提问:a、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b、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提示:可参考屏幕上的音乐术语)c、你仿佛看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③学唱主题旋律,体会乐曲塑造的诗情画意。a、师教唱旋律。b、试唱旋律。c、突破重难点,完整演唱主题。d、教师点评,有感情的演唱主题。④变速演唱第一乐句。a、思考:如果改变乐曲的速度,情绪会受到影响吗?(中速——快速)b、用不同
的速度演唱第一乐句,再次体会速度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总结:由此可见,音乐的速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同一首乐曲,如果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或演唱,就能够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2.欣赏第二部分。①
欣赏并思考:速度和情绪与第一乐段比较有什么变化?②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③师生律动(模仿渔夫划船)。3.欣赏第三部分。①欣赏乐曲并思考:与前两段音乐比较,速度、力度和情绪又有什么变化?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频)②小结:同学
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很欣赏你们对乐曲的理解。随着音乐啊,我们仿佛听到了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表现了百舟竞归的情景和一派欢快热烈的气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③介绍古筝特有..的奏法---刮奏(花指)
。老师教授花指奏法学生上台尝试刮奏④师生律动(师弹古筝,学生模拟刮奏)⑤聆听尾声,体会速度和情绪的变化。(三)完整欣赏,活动拓展。1、《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它描绘了夕阳西下,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
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富有诗情画意的古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以及小提琴独奏。2、刘杰同学小提琴演奏《渔舟唱晚》。3、联想与乐曲意境相似的诗句。①课件展示:a、夕阳晚照送归航,蓑子行舟畅大江。一曲渔歌烟渚上,万千碧浪竞徜徉。b、夕阳西下落江中,霞染鳞波映碧空。帆
影乘风归意早,渔舟破浪画情丰。②学生联想诗句。4、听赏作画(播放背景音乐)完整欣赏乐曲,描绘画面。5、展示、点评作品。三、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民族乐器——古筝,并欣赏了《渔舟唱晚》,
感受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多欣赏这方面的音乐,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